看到家族裡大家對於教育改革的熱烈討論,實在十分高興,或許我要少說話,讓大家有機會能「暢所欲言」!

不過,有一點大家有點疏忽了,那就是思考我們要提供什麼樣的教育?所以從整個教育的弊病,談到體制,又回到教材內容的探討,內容廣泛,但是失去焦點,顯得有點零零碎碎。反而又失去一個討論最核心問題的機會──「教育的目的」!

我之前討論關於新政主義的教育政策的文章(在精華區),其實主張和TREX的主張大致類似,雖然TREX說他的主張不是基於制度,但是其實「移風易俗」 (改變學生、家長、老師的心態),還是要靠的就是制度。TREX和我主張的都是制度進一步的鬆綁,讓各校有機會自行發展自己的特色。只是在討論上大家會回到目前的現行弊端來思考,所以才會有建中、台大等名校擠爆的思考。

大家想一下,目前為什麼名校落差那麼大?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每個學校的學習內容是大同小異,都是國、英、數、理化、史地…,因為內容及標準(包含評鑑方式)都是一致的,所以這個方式,方便的是「管理者」,也就是學校、教育局(部)。他們無論在課程管理上、教學評量上、學生測驗上…都十分方便。但是關鍵的就是:受教育的不是「他們」這些管理者!

受教育的學生整個素質本來就是有差異的,也許來自先天(極端一點包含身體殘障,但是基本上智力開發每個人就不儘相同),也許來自後天(家庭貧富差距、老師良莠不齊),所以我們不能設計過於簡單的教育制度,但是當然過於複雜、量身訂做,也就稱不上叫做「制度」,當然教育成本也會十分的高。

我想開放學校來設計,吸引類似的學生,成為一個族群,會是比較合適的方式。當然我們必須討論這個教育是在哪一個階段進行,我們才能開始思考制度的設計。當然這更必須思考到:學生要學什麼?老師(學校)要教什麼?

教育改革一開始的時候有思考到這件事,所以一方面廣設高中大學,一方面推動教材、師資多元化。但是問題就是因為推動的的管理者已經習慣了「統一」、「制式」的思考邏輯,所以教材多元化了,但是每個不同版本,無論南一、康萱…哪一個版本,內容還是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大綱,所以難易程度一樣,只是敘述文字有差異,而非外國現行的層級制。

我這樣講,朋友們可能很迷糊,我們就以目前大家爭論很兇的「文言文」教學這件事來思考。如果我們是統一制式的思考邏輯,文言文和白話文當然是零合遊戲,也就是白話文多一點,文言文就得少一點,反之亦然。

但是如果我們開始思考,這是要教「誰」的?那麼思考就截然不同。如果是以實用來思考,也就是訓練國民基本語文能力,那麼當然是白話文多一點,因為方便大家精確的表達語文能力。

但是如果是思考的是讓文學有興趣,語文程度好一點的學生來學,那麼體會古人文學意境的文言文,當然就必須加強。

這是可以設不同層級的制度來適應不同的學生的。譬如九年一貫,我們打算訓練一般學生最「基本」的能力是什麼?我們可以設立一套最基礎的教材,只要通過這個標準,他就能畢業。也許就國文科來說,那就是以白話文為基礎。我們接下來可以設計中級標準,也就是文言文和白話文調和一點的層級,那麼未來哪些課程發展需要這些中級程度的訓練,例如法律系、政治系…等等需要比較好的表達能力的科系,就能規定入學條件必須有中級程度。當然如果是語文科系或歷史系就必須有高級程度才能申請,那麼不僅僅是文言文,可能還必須讀過專書,例如四書五經、24史之類的。
當然不只是國文科目,我們在其他科目也應該做這樣的區別和層級,以適應各種不同學生與科系的需求,當然也可以複雜一點,美國他們在閱讀上就分七級。關鍵是在於學生能隨時回頭重修這些層級。也許他在高中才發現他的語文天份,我們如何讓他能快速的從較基礎的層級複習起。而不是之前的選擇會影響到後來的發展(不能回頭)。

成人世界我們就經常會犯錯,為什麼我們要對學生這麼嚴苛,要他在年輕的時候,沒有深思熟慮,就選擇一條學習的不歸路?選了高職,要回到高中,就十分困難,選了社會組要跨越自然組也十分不容易,學習如果是終身的,我們要開始建立學生思考的自己的需要,自己的生涯規劃,這不是一時半刻想的清楚的,如果制度設計上沒有「耐心」的規劃,這樣每個決定都是草率未經大腦的思考,我們製造一堆無法學以致用的人,是會重複出現的,當然也扼殺了我們學生的創造力,容易人云亦云。這當然也就造成現在社會的亂象──政治明星化、價值觀倒錯的情形發生,因為所有的事都是一窩蜂。

這兩天在新公司和資訊工程師閑聊過去的資訊掏金潮,也和一位計程車司機閑聊過去的計程車管制時代,我靜靜的聽,他們一直在敘述管制的好處。但是當我問他們這是他們的選擇(學資訊、開計程車)嗎?他們不約而同的都沉默了!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的人生會是怎樣發展。人生會有很多意外,不一定會照我們規劃的方向走,當然這不是講我們不需要規劃,而是我們需要彈性,追求人生價值是一條漫長的路,絕不會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我們怎麼能寄望政府或任何單位把制度設計的簡單劃一,讓大家像機器一樣大量生產呢?

那天我在教育訓練上給員工上課,我講到我自己是top sales,但是我也在尋找適合我的銷售產品,我跟大家分享各種我做過的職業,我跟大家報告,我認為我們是可以把慈善工作和事業結合在一起,但是端賴你的價值觀是什麼?

對蔡萬霖先生來說,保險是慈善事業,因為救人於危難,提供生活的保障。但是對我來說不是,因為我實在沒有辦法和我的客戶一直思考他會可能發生多悲慘的未來。但是教育對我來說是一件慈善事業,因為我和許許多多的學生一起規劃他的光明未來、和他的夢想,彷彿是我過了多次的人生,因為他們一次又一次實踐我從來就做不到的人生目標。

我們在討論教育制度,我們在討論的是一個個不一樣的人生,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提供他們實踐他們夢想的可能,不是嗎?怎麼能用方便管理或者把我們的價值觀強諸在每一個不同的生命上呢?所以,朋友們,我建議大家思考這個問題上,要想的不是整齊劃一的制度,而是如何提供各式各樣不同可能發展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制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