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要說這是我長期的主張成為趨勢,當然未免過於托大,不過的確是一些人的看法越來越接近,輔剛出版的新一期商業周刊(922期)裡面有兩篇文章都點出了台灣社會有識之士的一些看法趨近於相同。

第一篇是公孫策先生的評論「給我第二選擇」(p.26),這和我當初把這個家族取名叫做「另一種選擇」的意涵相同,雖然我在一開始還是用大家熟悉的名詞「藍綠以外的第三種選擇」來形容我的主張,不過後續的文章,大家應該有發現我在強調和現在政治環境截然不同的政治習慣塑造。

公孫策先生在文章中先是用過去中國的歷史來形容民眾希望的趨勢:人口增加、封建各國國土紛爭趨烈、商業往來日趨頻繁興盛,人民漸漸不能忍受多國多制的紛亂,來形容周朝封建制度的崩解。矯枉過正、管制過嚴變成橫徵暴歛地秦朝變成改變當中的一個逗點,之後走回紛亂與暴政兩者之間的小自耕農社會的漢朝,成了二千多年中國政治制度的典範。

當然台灣也走向改變,一定也會有所摸索,重點不只是台灣本身面臨改變,而是世界趨勢的變動並不亞於台灣內部的遽變。

面對此一變局,公孫策先生的文章最後即用日本的觀點點出來一個我也經常強調的重點:「什麼是新選擇?我認為大前研一所說的『生活者主權』指點出一個方向,也就是相對於『提供者思考(執政者觀點)』的唯一選擇,哪一位新領導人能夠『讓人民過好日子』,才是脫離『選擇較不爛』的第二種選擇。」

我和公孫策先生的看法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我不認為這個改變是仰賴一個領導人所孕育出來的革新,而是更多元的團體形成更多元的現象,不過相同的是,就像我經常強調的,我們不能用目前的常用習慣來思考我們的改變,例如流於作秀造勢,甚至用現在政黨經常喜歡的造神運動。

因為未來,決策一定更加多元參與。國民黨最大的問題就是大老的意見和一個普通黨員的價值並不相等,所以少數老人可以統治整個國民黨。民進黨只是把大老改成擁有政治實權的人物,充分顯出「職務決策」的怪現象,因此是非不再,只有權力獨大。

很快的,越來越多的人們就會發現這是因為基層組織不夠強大,把權力越加集中的緣故。而在權力中心以外的人,只是搖旗吶喊的跑龍套。

改變就是來自於跑龍套的自覺,自覺自己才是權力賦予的主人,要多問這些掌握權力的人:「為什麼?(決策的原因)」就如同龍應台女士接受商周的專訪「位內外孤立的台灣建立全球觀」(p.124)一文所指出的:「眼前可以做千百種事,但我和好朋友決定專心做一件事,就是推公民教育、建立國際觀,因為我們覺得這個才是根本。」「英語中有resistance這個字,面對台灣現在的社會,我解讀『抵抗』的意思是,台灣人要學習用深層來抵抗膚淺,用慢來抵抗快,用寧靜來抵抗喧囂,用思想來抵抗空虛。…就是深思角度的概念,可以忍受孤獨、練習安靜思考。」

我當然沒有具備龍女士一樣的國際背景,但是相同地,我嘗試也運用對話,提供經驗分享,讓所有的多元化團體能夠壯大,並且習慣和平解決衝突,並致力於解決真正問題的努力(而非對抗、抗爭),所對話出來的團體(而非聯合、造勢)才能真正對台灣社會的改變有所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