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選舉前夕,我的父親很樂觀的對我說:「這下,民進黨怎麼還選的下去!」當然他完全忽視了馬英九特支費的問題。另一位長輩則在選舉前夕一定要我投謝長廷,因為郝龍斌的問題太多,而且謝長廷在高雄政績很好,當然他也完全忘了高捷弊案的發生。

很有趣的,藍營的朋友一昧認為自己是大勢所趨,而綠營的朋友則是擁有極大的悲憤感。重點是雙方都完全漠視對方的感覺,只用自己的觀點來詮釋這場選舉。所以即使是地方選舉,大家幾乎不知道政見在哪裡,這兩個城市的發展目標在何方,完全是兩大陣營的高層對決。

選舉的結果很有趣,當天長輩來家裡造訪,父親剛好去朋友家一起為自己支持的陣營加油。高雄這邊陳菊領先,父親氣極敗壞的打電話來抱怨選舉不公;台北謝長廷失利的時候,長輩依然難掩失望之情(這不是意料中的事嗎?)

我安慰長輩:「謝長廷比李應元票數有成長ㄝ!」長輩才稍稍露出笑容。(事後當然證明我的敏感度正確,郝龍斌的得票數比馬英九少)

當然稍晚我也用高雄成長到勢均力敵來安慰我父親。

如果戴上雙方特有的眼鏡,總會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但對於一個旁觀者而言,一切的事情十分合理。

如果台北有一群理性市民的假設是成立的,那麼台北市的結果就不大意外,很多人會考慮高捷弊案,但是有更多的人到過高雄,到過愛河邊,比較這八年台北的進步狀況,就會就市政建設投下不同的選擇。

而高雄一直就在伯仲之間,即使上一次謝長廷連任,也只贏了二萬多票,這麼多弊端,只流失了二萬多票,應該也是市政的問題讓支持者依然願意再給予政績良好的施政者再一次機會。

看看這兩天的新聞,台北縣長滿意度敬陪末座,許財利、鄺麗真都分居倒數2、4名,很難想像國民黨能重施過去民進黨地方包圍中央的威力。

這不僅是政黨培養人才的問題,更是整個政治運作模式的問題,我們是否創造出一個讓政治人物有更好歷練,看出能力的制度?是否從知名度高的代議士,就能成功的轉換成一個行政首長?還是必須被地方派系把持,讓鄉村地區重複家族政治的悲哀?

這當中有很多事情必須思考,很明顯的,藍綠對決絕不是結果,這次選舉就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