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更多報導批判高等教育的浮濫,有些還引用歐陸一些國家教育人士的看法,主張應該縮限學校數,甚至應該回歸聯考制度,完全忽略歐陸國家對於高等教育全額補助,並提供完善的職業教育系統。

反向限制資源會是好事嗎?台灣很多問題都是來自管制,因為管制而有後門,因為管制所以競爭激烈,不擇手段。

國外的大學成立很多是依據市場需求而逐漸擴建,而台灣的大學是因為過去管制過多,要求開放之後,政府刻意為開放而輔導造成的。

在台灣,我們都有一個觀念,認為政府、銀行、學校不能倒。因此大學才會越來越多。

如果我們不是像歐陸大部分的國家一樣,由政府負擔所有的學費(學生只付雜費,你看看註冊單上雜費才多少錢,私立學校都不到一萬元),用人為限制學校成立,就是一件違反人民追求成長的事情。

像英美一樣採取市場機制,那麼補助和要求學校不倒閉,那麼更是違反市場常理的事情。

收歸國有,限制學校,這我贊成,因為國家資源有限(但是配套措施要做好)。開放市場,讓學校各憑本事,我也同意。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政府訂了一堆管理標準(限制新學校設立、規定學校升格辦法、教授升等辦法,一切都想統一,讓學校沒特色),花了一堆補助款,又大家通通有獎,學校有了困境,政府又一律紓困,光是賺政府的錢,就讓學校不需思求長進,只要學生數去報補助款,去找有關係或名師走後門,拿更多補助。

所以學術沒有成長,學生只為了文憑,不知道競爭力在哪裡,這才是值得憂心的事情。

我主張是直接補助學生,讓學生提出申請,一人終生有一定額度,只要申請之後,就不能再申請(但是可以另設高額獎助金,獎勵向學的學生,能專心專業研究)。

還有,政府不再補助學校,讓學校自己想辦法。政府只有獎勵,讓好的學校能得到獎勵,而不是像現在吃大鍋飯,又想要在大一統規定下多元化,搞得四不像。

因此,我認為大家恐怕要深入思考這些問題,而不是隨著記者敷淺的報導而隨之起舞,這樣會更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