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唯一去看的電影就是「來自硫磺島的信」,原本在11月間看過「硫磺島的英雄們」之後,就對科林伊斯威特執導的戰爭片完全失去信心。但是當不太愛看戰爭片的太太開口問我:「上演了,要去看嗎?」我馬上又鼓起無限的希望訂了票。

上一次是和熱愛戰爭片的父親去看「硫磺島的英雄們」的試映會,看完出場,父親落寞的神情,就讓我知道無法和他討論劇情內容。的確,英雄們除了對犧牲同袍的愧疚感而酗酒瞎鬧之外,似乎無法令人產生什麼感動。尤其是影片的剪輯效果,更讓人覺得整個片子支離破碎;角色過多,描寫不夠深入,也讓老人家搞不清誰是誰,因此父親完全搞不清楚劇情是怎麼發展,當然他更認為這是騙錢的電影:「哪有戰爭場面這麼一點點的戰爭片?」我除了啞口無言,也幾乎不提這部電影。

沒想到「來自硫磺島的信」卻有截然不同的手法,令人耳目一新,我太太說:「可能是加入東方元素,我們比較能理解吧!」我看HBO和東森洋片台專訪渡邊謙,的確是提供了更多的構思,由於「硫磺島的英雄們」是原著改編,能增加的元素不多。從日本人角度描寫的「來自硫磺島的信」卻能夠增加更多角色描寫的戲劇效果。主要主角也能刪減至2-3人,更容易讓人聚焦。

尤其是渡邊謙飾演的粟林忠道將軍和二宮和也飾演被征召的麵包師傅西鄉最為搶眼,也突顯出日本矛盾的武士道精神。粟林對那些只會要死守或自裁的軍人說:「如果中途島這麼重要,為何又不給我們足夠的資源呢?」劇中日本調回飛機防守本土,甚至缺料的坦克都無法維修,只派來更多的充員軍士,準備送死。

受美國軍事訓練的粟林就很清楚人力資源的重要,不輕易犧牲士兵的性命,一名士兵就算不像西鄉那樣有個未謀面出世的女兒,光是培養到18-9歲,都需要比生產飛機大砲坦克更久的時間,戰況失利就自裁,只會讓戰役更加沒有未來。

西鄉和他太太的故事更是令人動容,另外穿插進來的加瀨亮飾演被趕出憲兵隊的充員兵,更是突顯了只會要人民不斷犧牲的國族主義其實是多麼自私(政客的自私),多麼不顧人民的死活,雖然他們老是喊著一切為了國家,一切為了人民。

為了家人想辦法活下去的麵包師傅是整部片變得最有意義的元素,如果戰爭不是生存的最後手段,而是可以輕易煽動的口號,那麼,為什麼上戰場的不是那些喊口號的人呢?(就像那些魚肉鄉民的憲兵和徵兵者)

這部片值得大家花點時間去欣賞,尤其是對「硫磺島的英雄們」失望的朋友們,這些信會讓您重建硫磺島的信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