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我觀察到的台灣教育困境講的很清楚,因為問題其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看清楚,只是解決方法大家是否思考的很周延,尤其是該從哪裡開始,更是一門大學問。要怎麼開始談呢?終於我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上個禮拜我拜訪一位客戶,他們是一家台灣很大的研究教學機構,專門替政府、學校做專門研究,範圍十分廣泛,幾乎網羅各項人文和科技發展,尤其在教學上更有突破性的研究發展。

他們最近有一項研究發展是關於英文檢定,這個發展已經陸續披露在報章媒體上,算是一項與國際接軌的突破。他們的研究符合歐盟最新的CEF標準,並且打算引進英國商會相關的證照發展來改善台灣的職業訓練問題。

但是怎麼推廣,成為他們頭痛的大問題,雖然和台灣120多所大學已經簽約,卻發現推動並不理想。他們認為可能是現在學生都接受網路資訊的關係,所以認定是網路行銷出了問題,因此找到我,希望我能提供一些建議。

我先淺談一些網路行銷的概念,並針對他們的需求提出方案,想不到會議當中,一直有人加入,最後連他們研究院院長都加入會談,變成一堂網路行銷的課程。

最後,他們的副院長問我一個問題:「黃顧問,你覺淂我們的這些課程該如何運用網路來行銷呢?」「網路只是工具,你反而要回頭去檢視妳們整個行銷策略是什麼?因為我不知道你們整體的行銷策略是什麼,所以我不能給你們完整的建議。」我話一說完,副院長立刻上台搶走我的麥克筆,立刻將他們的構想用圖畫出來。

其實不用畫圖,他們的觀念也很清楚,就是依附在各級學校上做推廣。尤其是各級學校的進修或推廣部來做推廣,英檢則是在兒童、國中階段配合補教業推廣,高中大學以上則是配合學校語言中心來推廣。

似乎十分可行,但是問題在於「需求」。

「你們似乎認為『規定』就會造成風行,雖然你們有幾項優勢,包含國際化、信任機制與公平的檢核方式,但是你們的推廣觀念卻剛好抵銷這些優勢。」

副院長很驚訝,連院長都拿出筆記本等我開始講。

我刻意清清喉嚨:「教育如果要變成一種大家能接受的常態,最重要的就是要配合需求。台灣為什麼英語的學習能成為一種常態,從補習班到各級學校非常努力推廣,原因就是長期以來台灣的出口市場就是美國,甚至技術大部分也來自美國。雖然日本也是大宗,但是日本的市場也是美國,只要學好英語,幾乎就能符合台灣企業對外貿易的基本需求,所以英語學習,甚至檢定才會變成一種常態性學習,而日文、法文、德文,為什麼不能,也是因為如此。」

「這不是政府規定來的,政府只是推波助欄,關鍵還是社會上的需求。今天你們想運用學校規定來成為常態性的學習,關鍵是在於造成企業界的需求,如果社會上的工作沒有CEF的需求,沒有這樣500多種證照的需求,那麼規定成畢業的基本要求,只會淪於學生偷機取巧的巧門,測驗的公平性就會遭受質疑。」

「過去的聯考廣受支持的原因只有一項,就是公平。如果公平性被破壞,那麼信任的基礎也不復存在。」

「政府和學校一定不會將這些英檢和證照定於一樽,因為他們會遭受業界的挑戰:圖利廠商,即使你們是研究機構,也會遭受質疑,因為這牽扯到很大的商機,例如現在一綱多本,要改回一綱一本也會遭受挑戰,原因就是雖然廠商沒有在任何一本教科書當中賺到錢,卻能從整合多本的參考書當中大發利市。」

「所以,簡單來說,你們想要推廣這樣的觀念或學習,你們必須掌握幾個重點,第一:國際化證照要變成需求,企業要能接受,即使什麼都不做,自然而然很多人都會自己來找,例如金融證照就是如此,是銀行業和政府商討的結果;
第二:你無法建立一套完全公平的教學標準,因為這樣會挑戰各家教育業者,包含學校的權威性,因為教學就牽扯到教師訓練,建議你們放棄這樣的嘗試,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機構可以完全壟斷這樣的權力,而不被挑戰,包含教育部都一樣,所以把教學機會放手給各個教育單位,你們可以致力於協助他們,研發適當的敎才教具,這樣反而能吸引他們的信任來協助推廣這樣的理念;
第三,唯一能建立公平機制的方式就是測驗,貴機構很有機會成為這樣的測驗研發中心,但是你不會是市場上唯一的機構,卻很有機會成為一個大型的機構,因為你們比其他現有的測驗中心有更深厚的學術背景。」

「至於網路行銷,只是這些大架構下的一個工具而已。」

當然我獲得這家機構的深度認同,他們還期望我能擔任他們專職的顧問,持續提供意見。

只是我在分析他們的觀念的時候,我卻突然發現這好似台灣教育目前困境的縮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