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在不同兩期的文章裡卻談到兩項重要3c產品的製造與行銷計畫,而這兩項計畫不僅引起了台灣廣泛的注意,甚至引發誰會勝出的後續爭論。

第一項產品是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發起的一項非營利性捐贈第三世界計畫的「百元電腦」;第二項產品則是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發展前瞻科技研發中心(CITRIS)所提出的取代「百元電腦」的商業實驗計畫 ─ 「10元手機」。

在商業周刊第 945 期「林百里談百元電腦策略思維」的一文當中,獲得此項計畫的廣達電腦董事長,從行銷學4P的概念當中去分析百元電腦的成功可能,他引用這個計畫的執行者MIT媒體實驗室負責人尼葛洛龐帝的分析:「一般的筆記型電腦成本有五○%來自銷售、行銷和通路上,二五%來自顯示器,另外二五%來自大而無當(obesity)的軟體上。百元電腦不需要銷售和通路(因為這是非營利計劃),軟體來自開放架構的Linux以及可以隨時上網使用Google的應用軟體,目前最具挑戰性的就是顯示器部分,「拿掉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再利用第三代TFT面板廠的產能,我們將顯示器的價錢定在三十美元左右。」

而這只是「第一代」百元電腦而已,「第二代」百元電腦的規格和模樣也早已在進行。尼葛洛龐帝也曾經接受其他訪問,從背包裡拿出了比硬紙板稍厚一點的電子紙(E-Ink)螢幕,宣稱這將是第二代百元電腦螢幕和未來走向:電子紙的彩色螢幕、非常低的耗電率、如紙張般的易讀。

三十元的顯示器,加上不斷跌落谷底的快閃記憶體價格(目前一GB七美元左右),再加上超微便宜到不行的CPU(價錢是最高機密,業者堅持不透露)以及五元左右設計特殊的鍵盤和外觀、非常簡單的主機板、Wi-Fi、USB……,加上有個手動搖桿(crank),可以靠著轉動搖桿,產生電力,就能滿足第三世界電力不足的問題。

在聯合國民生醫療的援助計畫中,解決數位落差方案其中之一的計畫就是OLPC「一個兒童一台電腦(One Laptap Per Child,簡稱OLPC)」,也就是百元電腦產品設計的源頭。

當然,很多人認為這樣的計畫不切實際,道瓊社MarketWatch網站專欄作家德佛拉克(John Dvorak)尖刻地批評,這個想法不僅不切實際,而且根本對解決貧窮國家問題有害。德佛拉克認為,100美元幾乎可以養活一個非洲村落一年,為什麼要拿來買電腦?

另一位史丹佛大學新聞系講師兼非洲觀察家札夏里(Pascal Zachary)則批評說:「這些人需要電力遠勝過筆電,還只是問題之一。…在今日世界,電腦的真正價值是上網。但在貧窮地區想找到上網地點,幾近不可能。」

這樣的質疑,就產生了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發展前瞻科技研發中心(CITRIS)所提出10元手機的概念,在商業周刊第 1011 期「十美元手機 造福窮人的新商機」一文當中指出:許多開發中國家因為系統有限,電話線路永遠在占線,想打通電話可能要等上一、兩天。加上文盲充斥,文字式的操作介面並不符合當地需求,「新的手機會以語音留言當做主要溝通方式。」計畫負責人鮑爾(Eric Brewer)分析,如果手機只要每五到十分鐘「醒」過來接收別人的留言,對方聽到留言後回話到自己的語音信箱,就能像寄語音的電子郵件一樣,互相溝通,不用隨時待機。由於不是同時通話,就能大幅降低手機基地台的成本。

柏克萊大學甚至認為此項計畫將會取代百元電腦,成為開發中國家資訊的平台,當然也引發後續的爭議。

手機和電腦的確都是現代社會生活中不可獲缺的產品,產品售價的降低,的確對弭平第三世界貧窮國家資訊落差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從傳統行銷學上的4P與4C來看(注),百元電腦和十元手機在產品(Product)、價格(Price)與顧客的需求與慾望(Custom needs and wants)、顧客的成本(Cost to the customer)上都符合這樣的需求。

加上計劃擬定都是以聯合國民生醫療計畫為出發(10元手機一開始應用也是醫療團隊在非洲地區的通訊方式來應用),就如同百元電腦計畫的尼葛洛龐帝所說的:通路(Place)和促銷(Promotion)趨近於零。

那麼兩項產品的競爭勝出,就端賴於便利性(Convenience)與溝通(Communication)這兩項因素。在交通不便的開發中國家,無論是通路的建構或產品的送達、後續維修與相關服務的便利性,其實都有待商榷,無論是體積較大的百元電腦,還是手掌大的10元手機,即使有聯合國作後盾,便利性依然都還有很大的困難必須克服。

至於溝通上,在文盲普遍的國度裡,語言為溝通工具的世界中,當然手機的確是佔上風。但是畢竟電腦和手機是不一樣的工具,我不認為手機能完全取代電腦的功能。從百元電腦是由兒童為推廣目標的計畫設計來看,提高識字率就是為一個貧窮落後地區灑下希望的另一個開始。

況且即使是第三世界個國家也有極大的差別,或許百元電腦的計劃開端所根源的非洲不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對於發展中的國家,尤其是資訊產業日漸起步的國家,例如金磚四國,有效降低電腦售價,依然對於這些國家的進步有很大的幫助。例如中國和印度,替歐美國家進行資訊代工與服務工作日漸普及,百元電腦的推廣,甚至會加速這些地區貧窮人數的減少。

或許10元手機能像計畫推行者所描述的化身為成聲控的語言學習機,或者幫村民計算借貸,也可協助當地醫護人員儲存病歷。或者,更複雜一點,可以和網路結合,提供部分網路服務,讓農民及時得到市場訊息,避免中間商剝削。但是對於為未來建立提升知識水準,卻不見得比百元電腦來得有前瞻性。

我不認為百元電腦和10元手機必然會變成一場大戰,在全球化的領域裡,市場區隔和需要都還有很大的空間讓這兩樣創新的產品有很大的生存空間,最重要的是,如果這兩樣產品都是為了弭平世界上資訊的差距,提升整個世界的知識成長,那麼在先進國家裡,手機和電腦共存的狀況,不就是一個很好的借鏡?兩者攜手並進,說不定會讓未來會更好,不是嗎?

附注:
4P
產品(Product)
價格(Price)
通路(Place)
促銷(Promotion)
4C
顧客的需求與慾望(Custom needs and wants)
顧客的成本(Cost to the customer)
便利性(Convenience)
溝通(Communic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