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夢想的研究所 ─ 一個『投機取巧』考研究所的方法」這本書出版已經四年了,每年仍然有一定的銷售數量,也還有很多學校同學找我到學校演講這個題目。最近才又到台北一所公立大學講這樣的考試技巧,不意外的,很多同學,即使是公立學校的學生,還是不知道該怎麼準備好一場考試,也分不清楚讀書習慣和考試習慣有什麼分別。

我曾經講過台灣十分不重視方法論,如果講到方法、技巧,很多人就直覺這是邪門歪道,是投機取巧。「年輕人,做事還是得按步就班來…」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教訓,但是如果不知道有哪些「步驟」,又如何去「排班」呢?殊不知歐美日強過我們的,就是他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做事的「步驟」,反而是強調「按步就班」的我們,則是不停的專研「捷徑」,希望「運氣」能好一點,最好像中樂透一樣好運。

如果讀過我這本書,就會知道考試也是一種習慣,尤其是大考,必須結合讀書習慣和計畫的習慣。沒有良好的讀書習慣,計畫沒有辦法完整的執行完成。缺乏計畫的習慣,根本就抓不到重點(目標),也沒有辦法擬出適切的計畫去完成目標,更不會有「效率」的完成讀書計畫。

那場大學的演講因為大受歡迎,所以我把一些片段當作例子拿到我的職訓班來講,沒想到更受歡迎。讓我感受到真的有必要在台灣多多提倡這樣的讀書觀念,讓我開始重新思考出版社的建議:「是不是把讀書方法和考試方法應用到所有的大小考試和其他年齡層?不要只鎖定研究所的考試?」看著職訓班的同學求知若渴問著讀書方法的問題,我真的真的很認真的思考。

職訓班的同學年紀都很大,尤其這個班,年齡幾乎都超過50歲,兒子女兒幾乎不是念國、高中就是唸大學。平時他們根本對於兒女的學習過程插不上嘴,只能就成績單上的紅字唸一唸小孩。當我跟他們分享讀書計畫有三種不一樣的計畫表格,他們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一個學生很激動的對我說:「老師,我從來不知道唸書還要分總量控制、總時間控制和一週時間紀錄表,我家那個小毛頭應該跟我一樣,讀書都糊里糊塗,所以才常常讀到落第…。」我盡量安慰她:「這本來就是教育機構用的教學計畫辦法,一般老師都不見得會用,更何況學生。」另一批學生起鬨:「對啦!老師,你在哪上這種讀書方法啦?我們教小孩去聽,尤其是你那個英文速成辦法,大學聯考能從19分到72分,一定要講給他們聽。讓他們考個好學校,才不會跟我們一樣要來上職訓班…」我只能苦笑:「考試成績能短期變好,不代表英文真的變好;還有,學歷和工作沒關係,重點還是建立一個好的習慣…。」但是台下已經沒有人注意這段話,他們積極的想要知道各種「技巧」(還是中樂透的心情)。我想,我真的得用一本書來說明我的讀書與考試概念,既使今天的開頭就像教會送的麵粉、罐頭,吸引了人群,但總得有教堂才能開始傳教,不是嗎?

當然,我不認同學歷是工作唯一條件,但是我也鼓勵所有的莘莘學子,如果能力與經濟許可,念大學或者研究所,不是只專注在學歷上,而是要把焦點放在提升視野和看事情的不同角度。視野的開拓,對於個人和社會都是有幫助的事情,讓我們不會侷限在狹隘的偏見當中,能有更包容的心胸來看待各樣的意見和新知;不同角度觀察事情,則是讓我們擁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帶給我們不被表面現象遮蔽的智慧。如果沒有機會繼續升學,建立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會讓自己終身獲益;搞清楚考試的技巧,也有助於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假使未來有機會探索不同的領域,也會有較好的適應能力。

在台灣,重視學歷成為工作跳板和敵視學校教育都是太極端的看法。我也不認為我們必須規定在某個年紀之前就必須完成怎樣階段的教育,建立終身學習的態度和習慣才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最重要的事。尤其在這樣劇烈變動的年代,沒有探尋未知的強大好奇心,真的很容易和社會失去聯繫(我不想用被淘汰的字眼)。


ps:也去玩了合成照片,偷偷放在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