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生問我:「老師,您覺得是堅持好?還是改變好?」當然我不知道他問這個問題是問什麼事情,我也不喜歡打聽別人隱私,所以我引用我一個老闆告訴我的話:「沒有疑問就堅持,有了疑問要改變。」他又繼續問我:「怎麼樣叫有疑問呢?」「自己沒有疑惑,就是沒有疑問…。」他繼續又問:「我沒有疑惑,但是我的朋友都一直勸我,他們都叫我要改變。那我是要堅持,還是改變?」我拍拍他的肩膀:「看結果,有沒有在你預期的時間內,達到你要的目標,如果沒有,那可能要有所懷疑;如果結果已經有了眉目,那就是堅持的時候。」

我們常常會面臨這樣的十字路口,到底要堅持下去還是要做一些改變。不論是課業、事業,甚至是感情,都會面臨這樣的抉擇。過去我也曾經迷惑過,尤其面對感情,我也曾花了十年猶豫才確定堅持不見得是我們要的結果。事業更是尋尋覓覓花了更多時間改變。現在的我,樂觀一點。即使改變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是還有更多的機會會出現。堅持還是得用時間來衡量,要堅持多久?長期的虛耗到最後只是更多的悔恨。

不過有些東西是很明顯,我們得追求不停的改變,尤其面對未知的事務,如果我們不改變,就無法解決無知的恐懼,用原來的方法面對,只會讓我們承受更多的挫折感。像這次的金融海嘯,就是過去沒有發生過事情,因為它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泡沫化,更是一種信用破產的信心危機。當然始作俑者的美國,必須自己面對這樣的苦果,他們得想出更好的方法去改變原有不停擴張信用方式的消費方式。如果他們必須這樣改變,那麼我們也得改變原來不停出口美國擴張順差的方式,發行消費卷就是這樣的改變的方法之ㄧ。

有一個學生曾經問我:「為什麼不加大建設投資,要發消費卷?鼓勵大家買東西呢?這樣不是會引發奢侈浪費的社會風氣?」我告訴他:政策有救急和長遠計劃,消費卷就是一種救急政策。台灣經濟以出口為主,歐美發生經濟風暴會影響我們的出口業,出口業不是幾家大公司,而是龐大的上下游生產鏈,訂單減少會反應在後幾季的狀況。訂單減少,就會引起連鎖反應,減產、裁員,會引發一連串惡性循環。因此消費卷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移轉部份歐美訂單配額,讓一些廠商能夠透過內需增加度過最糟的狀況。

「那麼只發每人3600,這樣能彌補歐美訂單嘛?」學生進一步提出疑問。「當然不太夠,不過就像一些經濟學家所講的,資金透過四次轉讓就會產生價值,這是從生產面往消費面來看,10元的原料,加工之後可能成為20元,賣給大盤,可能變成25元,中間除了大盤還有運輸業者會賺到錢,接下來透過中小盤包裝,店面行銷,獲利的人越來越多,包含包裝業、房東、地產業、快遞業…。到了消費者手上,大概就變成100元。消費卷就是往回推,82兆的預算會讓下游開始預期收入增加,就會加大投資,因為每人3600的消費不確定,各行各業就不會縮減產量。就能維持一定的經濟循環,當然如果9月之後國際狀況依然無法改善,我想政府應該會持續加碼,直到國際情況改善為止。」所以宗教界的領袖不知道政府更擔心的景氣谷底,貿然批評這樣的政策,就是不了解政策制定的背景,而用原來的宗教觀來處理不一樣的經濟危機,當然就牛頭不對馬嘴。

還有些改變更顯而易見,自比王莽的總統,最明顯的就是,他得多多讀書,追求自己的改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