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時報有一位教授以「學校特色vs.基本能力」一文來評論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與TVBS合作)所做的尋找特色小學的專題。他以「如果國家政策及學校教育,一開始就假定這些窮孩子不會讀書,得另闢有特色的教育蹊徑,要孩子們一天練球四五個小時,而媒體又在這當口推波助瀾,孩子就真的沒有未來了。」來說明如果「孩子們沒有基礎能力,學校是沒有資格談特色的。」間接否定了特色小學的努力。當然,這位來自台東大學的教授所見的情況也一定存在,一定有些特色學校的校長真的走火入魔,真的如同這位教授所形容的「小朋友打球、唱歌跳舞當然有快樂童年,如果將來可打職棒,可靠歌唱舞蹈來改善家裡生活就更好了。可是,台灣到底有多少郭源治和張惠妹呢?還有,如果小朋友手臂投壞了,他有足夠的基本能力讓他可在職場競爭,並做終身學習嗎?」不過,我相信這位教授,一定沒有仔仔細細看完這些媒體所做的專題,就單憑自己的印象所下了結論。

我是商業周刊的訂戶,我也仔仔細細看了TVBS的報導,百所特色小學的專題,沒有一個校長是打算用打球、唱歌跳舞來呼嚨一個學生的學習的。阿里山的一個小學以茶葉作為主題,把所有的教學繞著這個主題做教學規劃,你看到學生上台用視訊、用英文向全球其他地方的小孩介紹他們家所種的茶葉、品茶、泡茶、喝茶的方法,你怎麼不會感動?這位校長接受訪問說的好,他說從學生自家的職業、生活學習起,認識自己、認識爸媽的工作,並且讓他們以自己家裡的職業為榮,引發學生的興趣,並想介紹給其他人知道,學生因此學會了語文應用的能力、表達能力、簡報能力、甚至英語能力。

另一位台東的馬校長用合唱團來訓練學生的生活紀律與團隊合作的能力,並且讓學生學到自信而非挫折。唱歌第一名的台柱,沒寫完功課,不准出賽;技巧完美的熟手遲到,讓剛剛開始練習的生手代替。這位校長強調參加合唱團是一種榮譽,但是是其他事情都做好之後才有資格參加的榮譽,比賽不是在和別人競爭,是追求自我超越的自信。我不知道有幾個孩子聽的懂,但是環繞在這些主題之下的孩子,我想他們是最能自律,最有團隊精神的合群的孩子。比起台北有些功課好卻難搞的小孩,未來的成就不會少,畢竟真正的職場就是團隊合作的世界,而不是藍波英雄逞能的蠻荒叢林。

還有一位位於東莒的王校長,他沒有下班時間,課後的補習把他的時間塞的滿滿的。除了台東這位曾教授所懂的基本能力測驗的東西之外,王校長把所有他懂的才藝、球類全部利用課後時間敎給他的學生。王校長說:「外島的孩子不能輸給人家!」東莒的小孩13歲就得離家,沒有人例外,因為島上沒有國中、高中,更不會有大學。孤懸在馬祖之外的一個小島,當然也沒有博物館、美術館、才藝班、補習班。王校長卻想在13歲以前把全方位的能力通通敎給孩子,因為每個小孩必須在12歲以前就學好基本的「生存」能力!(絕不是學測能力而已!)東莒國小連續多年在連江縣八所小學當中勇奪國語文競賽、英語律動比賽、歌唱、籃球、桌球比賽的冠軍,還獲選連江縣政府指定為「世界公民養成學校」,全校卻只有五個年級26個學生。比起沒有經費、設備、資源,今年沒有新生是王校長最擔心的事,王校長說:「沒有學校,孩子沒有地方讀書,年輕人就不會回來,那島也廢了…。」就像王校長除了教學之外,還帶領學生復育馬祖東莒特有的野百合,王校長的願望是讓學生和島上居民「做一件讓世界變的更美麗的事」,誰比較會懂得生活的競爭呢?曾教授,考試絕不會是唯一的教學方法。

台灣教改十多年了,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失敗?因為我們什麼都改,就是沒有改到會影響教育最核心的家長,尤其是一直倡導「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上」的家長。當然這個起跑點就是考試的起跑點,所以就會有老師開始把品格教育、團隊生活,個人特色…的起跑點線偷偷抹去,尤其是終身學習的興趣!百所特色小學的專題當然要讓我們緊張,但是緊張的不是特色,緊張是小學以上的學校怎麼會沒有特色?特色小學畢業之後,學生就被打回原形,重新開始投入升學考試的懷抱。這次李家同教授提出來考題的批評是只有太難而已,但是問題不是太難,而是考題是選擇題,是學生必須背標準答案,而不是讓學生去找答案。

在未來的生活裡,很多事情是沒有答案,我們就如同學生一樣,必須去尋找答案!但是台灣的教育很可悲,大家都認為學習的終點就是學校,因為答案背完了!18歲(高中職)還是22歲(大學)會背完呢?如果我們沒辦法把教育變成尋找答案的「終身遊戲」,讓大家樂此不疲,我想,教育改革改來改去,還是只能越改越回去。面對未知的未來,我們除了標準答案之內的自信,就只剩下答案之外無知的恐懼。親愛的教授,特色小學重點不在打球、唱歌和跳舞,重點在利用興趣培養真正終身的學習興趣與能力,如果考試是唯一的求生能力,那麼你是對的;如果你也希望學生能有不停的求知欲望,不停解決問題的能力,百所特色小學的校長是對的(也請您真正去尋找答案,而不是只憑印象就填下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