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什麼科目、哪個年級,我常常在課堂上東繞來西繞去花點時間跟學生討論未來就業的問題,即使大家都認為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但是只要是學生,未來就是有就業的問題。這種事情越早開始想越好,一旦到了畢業季,毫無準備的學生只好硬著頭皮一家家試著應徵,被拒絕的挫折感,會加深未來人生的失敗率;如果隨便區就一份工作,不滿意又隨便換工作,就會製造一張難看的履歷表,未來謀職、轉業就會更糟糕;假使忍耐下來,也可能會讓自己失去自信,認為自己的人生就這麼過了,錯失有可能突破現狀的機會。

 

我在課堂上嘗試問問學生幾個職涯規劃上的問題,譬如你想要做甚麼行業最終身的工作?或是你認為你值多少薪水?還是你這輩子最高薪水要多少?幾歲要達成?幾乎沒有幾個學生想過這些問題。我以為這是學生太年輕的通病,沒想到後來在我輔導的工作當中問一些年紀較長的失業者、嘗試轉職的勞工和主管,我發現原來很多人都沒好好思考過這些就業的問題,從學生時代到畢業、工作、到升職、轉業,大家都是渾渾噩噩的隨著突然出現的機會繞著轉。這讓我大感訝異,原來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自己一直原地打轉、無法突破困境的原因。很少人認為職場上很多的能力需要另外培養,而且需要長時間讓自己養成,尤其是最被人力銀行或人資主管詬病的「態度」。

 

我最近因為腰痠背痛去看醫生,醫生告訴我有姿勢不良的壞習慣,所以有脊髓側彎的現象。我以為只是坐姿不良,換了較好的椅子就能改善。結果醫生幫我做了檢查,發現我連站姿都有問題,醫生問我:「你很常站著喔?」我點點頭:「當老師啊!」醫生緊接又問:「你知道你把全身的力氣都放在左腳?」我想了一下,好像我家夫人對我說過,我經常不自覺站三七步。醫生還沒等到我反應就對我說:「這是一種糟糕的連鎖反應,一開始你應該是先因為坐姿不正導致脊髓受壓迫而側彎,後來你不自覺的為了釋放脊髓被壓迫的壓力,因而在站的時候就採取了更不好的姿勢,加速身體的惡化,很多小病都是在你不知覺的時候變成大病」

 

我突然想起來曾經有個老闆跟我說過:「時間是個很複雜的因素,它能讓很多人習慣很多事,包含好的和不良的習慣,都是時間造成的。但是還是有這麼多人不重視時間,因為他們不知道成功祕密就是在越早的時候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好的作息習慣會讓你遠離病痛;好的用錢習慣,會讓你遠離貧窮;至於好的工作習慣,不僅讓你遠離失業,甚至會幫你成就一番大事業。記住,習慣會造成連鎖反應,不論好壞。」其實當時他跟我說這些,我也不大懂,因為我只是個十八歲的小毛頭,做著工讀生的工作。我只記住他下的很簡單的結論:「事出必有因,凡事越早開始去找出困難、阻礙的原因,你就會越早解決問題,就能越早改掉壞的習慣。」所以當我遇到問題的時候,通常在一開始有徵兆的時候,我就會想辦法去解決。而唯一的例外就是身體健康。因為年紀輕的時候並不會有什麼症狀,等到步入中年,才知道長期的一些不自覺的壞習慣已經引發一些長期的病痛。

 

職場上的「態度問題」其實比身體的病痛更快會感受到出現問題,但是就像我的身體出的毛病一樣,很多人並不自覺,我問過很多學生,他們都不認為自己的態度有什麼問題,甚至很多學生都認為自己有良好的工作態度。除非真等到碰壁,大家才會開始緊張,不過這個時候,即使問題不嚴重,但要面對就業的壓力,也讓大家沒辦法好好思考,找出問題的成因,對症下藥來改變。態度就是一種待人接物\、面對事情、壓力的習慣,這些反應的習慣,通常都是你花了前半生已經養成了,就像你平常吃飯、睡覺一樣自然,所以你從來都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職涯上的毛病和身體的病痛不大一樣,身體的毛病是你會覺得不舒服,職涯上的毛病則是「別人」會覺得不舒服。

 

我記得我以前在公司上班的時候,只要有新人進來,無論年紀多大,只要一聽到有人用這樣的話做自我介紹的開場白,那麼鐵定就是個在工作上難搞的傢伙。(我必須跟大家說清楚,工作上難搞,不代表是壞人,人可能很好,但是和他一起工作不舒服,合作不愉快。)這句話是這樣說的:「我這個人很直,如果得罪大家,請大家多包涵。」如果這句話是說:「我這個人很直又很笨,如果得罪大家,請大家要直接跟我說。」這樣的人和說前一句話的人就截然不同,反而又好合作。我觀察了很久,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一直都不知道為什麼說要「大家多包涵」的傢伙會很難搞。多年以後,有一次我突然和我們家睿智又當高階主管的夫人分享我這個觀察。夫人很興奮的跟我說:「對啊!這種人最麻煩了。」我就問她:「那妳知道甚麼原因嗎?那為什麼換成要大家告訴他,個性又不一樣了呢?」夫人很有心得的說:「你看不出來喔?講大家多包涵的,就是他不想改,要大家配合他。這種人的工作態度最差,他都沒想過他是『一個人』來公司上班,怎麼會要公司『所有人』配合他呢?所以很難合作…。」夫人話還沒說完,我就知道了,說要大家指正的,則是虛心想要改變,沒有自我本位主義,配合度極佳,所以合作會很愉快。夫人點點頭:「對啊!很多人以為專業就是把在學校那套直接搬來上班就好,真正的專業是能配合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工作,把原來的專長做需要的變形,解決公司的問題,這樣才叫專業。如果所學不夠,還要想辦法進修,這樣的人才能真正稱上敬業的專業人!」夫人真是一針見血,我則頻頻點頭。

 

許多坊間的書籍都告是我們:職涯是必須好好規畫的,按步就班打下基礎,才能一帆風順。我不認為這有什麼錯,只是這樣的說法很像在實驗室裡面做實驗,太過理想了,尤其是讀者常常會以自我成就為中心,往往讓計畫趕不上變化,就有很大挫折感。我相信大部分這類書的作者真正的意思是要大家提升自己本職學能上的能力,但是我問過很多學生對於這類書的看法,他們則認為要堅持自己的計劃,達成自己的目標。有的人則認為這很八股啦,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計畫沒啥用處。

 

當然,我們很難有個人生地圖,只要按圖索驥就能找到答案。人生通常像個迷宮,我們得走走看,才知道此路是否不通。不過幸運的是,工作職業往往存在的比我們的年紀還要久,有些東西是不大變動的,只是你沒有學會而已。我贊成人生、職涯要有計畫,因為要學的東西還真的很多,只不過目標不應該是想著職位和成就,因為機遇是很難說的,成功的速度也很難掌控。但是有句老話:「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準備」倒是可以好好計畫一番。而且如果你夠認真,或許連「機會」也能好好計畫一下。

 

就像我以前老闆跟我說的,改變要越早開始越好,因為隨著年紀越大,很多不良習慣要花很大的力氣與代價才能改變,而且還很難改變,因為這些問題存在太久了,甚至要把它找出來都很難。能力上的提升和人脈的建立都是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如果沒有一些計畫,有時候我們連自己會什麼,不會什麼都不是很清楚。就像我在拙著「進入夢想的研究所」裡講的讀書計畫,計畫有時候不是只是告訴我們要做到什麼,還要讓我們知道哪些我們已經做完,也很熟悉,我們必須繼續開拓新的領域。譬如我們可能某個科目不大好,假設是英文好了(因為我以前英文就不大好),一般人的想法就是「我得從第一冊第一課開始救起。」所以除了字母,最熟的就是This is book.…而那是幾乎考試都不考的。就如同我剛剛講過的,人生通常像個迷宮,可能我們沒辦法有的地圖能指導,但是至少走迷宮,也要把走過的地方畫下來,才不會老是困在同樣的地點。還有,有其他人走過類似的迷宮,可能他們也留下很多記號,那為什麼我們不拿來參考呢?這樣我們人生的地圖就會開始有了一些雛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