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真的要善待自己,讓自己快樂生活,我苦思很多表達方法,總是覺得搔不到癢處,直到有一天,我終於在課堂上和學生對話當中,又說出另一句至理名言:「想 要讓自己快樂,首先就是要認知到自己的獨一無二、與眾不同!」要講到這個道理,就得先從一件事情開始講起。

那一陣子我又獲得很多學校邀請去演講求職技巧,到了中部的一個知名大學,就當我繼續講授我知名的觀察:「老闆對我們的年紀是有期待的,大家都以為只要專精 專業能力就好,其實不然,老闆對我們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期待,比如說三十歲,你不能繼續想要當一名助理,你得要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三十五歲,老闆會期待你 當過一名小主管,否則老闆會認為你的人際能力有問題…。」(詳情請見拙著:求職關鍵三十秒)一個學生舉了手:「可是主管的職位不可能這麼多啊!」因為演講 時間有限,我用了我少有的幽默感:「聽過我演講的人也沒那麼多啊!」在一片哄堂大笑之間,我向這位同學表示,我們可以會後再討論他滿意的答案。

就在會後,這位同學果然急迫的來徵求他滿意的答案,他話鋒一轉就表明:「關鍵就在於現在大學太多了…。」我知道他的意思,大學畢業生太多代表著許多人想要 當主管。我還沒打斷他,他繼續說他的看法:「也許有些人不想念大學,不想當主管…。」我忍不住搖搖頭,在他還沒繼續做出奇怪的推論之前,趕緊阻止他:「這 樣的人會是你嗎?我看不是吧?」他笑了笑,答案很明顯,我繼續跟他說明「自由選擇」的真諦:「假如,真可以選擇不念大學,那大學還不夠多,所謂選擇,就是 多到可以選擇,而不是少到沒得選擇,得大家擠破頭來搶。」我喝口水繼續說:「我們的問題不是大學太多,而是『一樣』的大學太多。每個大學都長一樣,當然就 只能靠排名,一百多所大學從頭排到尾,所以前幾名大學就那幾家。如果我們開放讓大學能夠不一樣,就算分個幾類,你就會發現世界頂尖的大學會多了好幾間。專 精理工的頂尖大學和餐旅服務的大學根本不能比較,就像沒人把美國麻省理工和哈佛、耶魯來比較是一樣的。但是麻省理工還是優秀的學校,不是嗎?」學生有點同 意了,我繼續說:「我們每個人也是不同的,但是大家入學考試都考相同科目,不僅不符合社會的真實狀況,也提升不了我們大學的素質。更讓我們喪失了摸索人生 的機會,把升學變成一種科舉,把大學變成古代的太學。」

話夾子一打開我就停不下來,我繼續說:「我最近看大陸作家易中天的品人錄,他在書中的末尾提到中國文化只有群體思考,而缺乏個人地位、出路,甚至存在的思 考,他認為這是中國文化最大的弊病。教育和人生是多麼個人的事情,我們卻用社會有沒有用、社會資源分配的角度來思考,那麼個人的思考又怎麼深耕呢?」不只 是這個學生這樣思考,很多社會大眾也這樣想,這個大學生還是「既得利益」者,很多沒念過大學的計程司機在我搭車的時候,也表達過這樣的思考邏輯。我曾經成 功的說服過幾個司機,我是這樣說的:「我任教的大學本來是餐旅服務見長,但是為了升科大,不得不加入一些不擅長的科系,因為這就是升格的標準。那麼這種標 準是誰立的?不是餐旅服務專長的學校共同討論訂定的,而是由原本科大的公立學校的標準來訂定。所以本來應該是服務窮困學生的公家資源,卻成為所有教育的標 準,以致於在排名上,私立學校一定輸給訂定標準的公立學校,才造就我們公立學校優於私立學校的世界怪現象。」我換個方式再說給大家聽:「我在『進入夢想的 研究所』和『草莓革命』這兩本書當中提到面試的技巧,無論是升學還是就業,面試通常不會有指定標準的題目,如果我們空手去,就是把出題權交給面試官,那麼 我們就處於弱勢。但是如果我們準備資料,那麼就是我們掌握了整個舞台的佈置,面試官會在我們資料裡面找題目,那就是我們擅長的部分。」我們在自己擅長的部 分就會如魚得水,但是在別人規定的範圍內,我們就不見得能佔到便宜。

而人生也是如此,我們老是在別人的期望下,或者在自己情緒中,表現當然就差強人意,甚至和別人相較之下,排名還很糟糕。如果我們認清自己就是獨一無二,與 眾不同,在自己擅長的地方和別人比較,那麼我們就會輕鬆地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即使不是世俗的成功(用錢或地位做比較,這又是別人的標準),我們也能怡然 自得,獲得快樂的人生,不是嗎?

我們一定有所擅長,有所不能;以我來說,百米賽跑我還差強人意,但是如果跑起長跑,我就是個輸家,所以我根本不會想成為一個賽跑選手;以喜愛的游泳來說, 百米衝刺我是技不如人,但是比起長泳,我可是能游完橫渡日月潭,雖然不是前面梯次,不能成為金氏世界紀錄的締造者,卻讓我能夠當做一種養生的運動。認知到自己的獨一無二,並且學會如何健康地和自己一切相處,無論是長處或短處,那就是善待自己,快樂人生的秘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