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在病床上神采飛揚的稱讚西醫幫他做的「治療」十分有效(其實就只是打了抗生素,讓傷口發炎消退),他得意忘形加上口沫橫飛地脫口而出:「都是中醫看壞了!」我臉色沉了下來,但是我沒說甚麼,因為我知道我爸忘了當初中醫幫他止住便血,他也曾經神采飛揚、口沫橫飛地說:「中醫真的比西醫有效多了,我如果都好了,還要叫他幫我調身體!」果不其然,三天後,我爸又開始抱怨西醫沒做甚麼治療,他希望趕快開刀、做化療…這些當初他都嚇得半死又很排斥的方式。

 

相較於我爸因為病情起起伏伏的反反覆覆,我的另一個長輩倒是很好預測。他興致沖沖的請我帶他去看我極力推薦的中醫師,但是整個醫療的過程不是很愉快,因為長輩總會固執地相信一些偏方和補品,而且更加固執地非得醫師承認這些民俗偏方是有效的。雖然「聰明」的我,一出診所門口,就立刻試探的問:「這個醫生好像不太適合您?」但礙於面子問題,長輩隨口說:「不會、不會…。」還預約了下一次的門診。不過,第二次之後,我就接到他女兒抱怨的電話:「怎麼會介紹個庸醫呢?滿嘴胡說八道?明明沒量血壓,竟然有血壓紀錄?」我記得當時的確是有量血壓的,不過我深信我媽和我岳母常說的:「先生(醫生)緣,主人(病患)福。」對於失去信任的醫生,無論醫術再高明,如何對症下藥,只要病人不肯相信,那麼任何藥到病除的治療方法還是枉然。

 

這和我在補習班工作的經歷類似,我相信一般名醫和名師都類似,或許都很厲害,但是如果學生不相信,光是質疑老師教法就花去很多時間,又有甚麼時間能夠依據老師的教授內容,好好用功讀書呢?所以,我都會堅持學生一定要先旁聽,即使看錄影帶都好,看看老師的面容、聽聽他講課的聲音,重點是看看彼此投不投緣?

 

一般人通常是因為「信任」醫生而接受全面的治療建議,假如不信任,就會我老爸一樣反反覆覆。所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關鍵都在自己。因為「信任」不是受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是自己的心裡因素。不過,我在我家夫人的啟發下,後來才知道原來「信任」也是有分層次的。

 

常常在我家夫人小有微恙,我叫她去看醫生,她總是說:「和醫生又不熟,幹嘛常去看他?」「常去看就熟了啊!」我也總是俏皮的這樣回答,但是夫人一句「沒事幹嘛常去看醫生?」就讓我啞口無言,也讓我知道夫人的伶牙俐嘴是我永遠也追不上。

 

不過,真有領悟,還是在和一些新認識的夥伴拆夥的時候,夫人總會跟我說:「你怎麼能這麼快就『信任』人呢?這又不是看醫生,他們有專業執照,看一眼不喜歡,但醫生還是有基本的能力。但工作夥伴可是要慢慢測、細細挑,這是和你合作,又不是把事情託付給他們。」原來「信任」還有功能性和長期合作性,需要專業託付的,投不投緣是重點;一起合作共事的,還得經過一段時間默契的磨練。

 

後來我更發現交朋友也是如此,一見如故、萬分投緣,剛開始如膠似漆、孟不離焦,但沒多久,各自侵犯對方的底線,朋友成了仇人。

 

我有一對好朋友,我很清楚兩個人個性不大合,但是因為我的緣故,兩個人竟然因此一拍即合,變成好朋友。之後,就開始了我夾心餅乾的悲慘歲月,因為兩個人開始分別向我訴苦,互相抱怨對方,有時候還要我主持正義。天啊!原來「信任」也有隔山打牛的。通常透過信任朋友的推薦,我們經常會一下子就相信朋友的推薦;反過來,如果朋友不信任我們的推薦,我們更會很生氣。

 

但是實際上人際關係不是數學方程式,我們投緣,別人也得投緣;我們信任,別人也得跟著信任。就像侯文詠說過的偏食怪理由:「大象吃草,獅子吃肉,你不能勉強大象吃肉,獅子吃草啊!」即使我們十分熱心和雞婆,但是要記得投緣與信任都不是我們該背負的責任,想當熱心的「雞婆」,你可能得要記得:「一切隨緣,不要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責任啊!」人生的包袱已經有太多的責任要背了,不要隨隨便便再找一些莫須有的責任來背,那真的太辛苦了。

 

下一次再有要你推薦什麼好東西,先想想你會不會公親變事主?雖然可能你信奉「好東西和好朋友分享」,而且也不在乎朋友指著你鼻子罵:「推薦那什麼爛東西!」,但也要記得不要賣命「推銷」,畢竟「醫生緣,主人福。」,醫生也不會付你介紹費,所以各自隨緣最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