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非死不可」(可能是不玩就會死)上看到馬總統希望網友用50個字來談「這三年來的改變」。不知道馬總統是想聽歌功頌德呢?還是真正聽老百姓的建言呢?如果是歌功頌德,那麼13個字就可以講完了:「經濟逐步恢復,但感覺不到幸福!」而假如是要聽諫言,那麼50個字怎麼講得完?

 

我相信馬總統一定一直很困惑:「我這麼努力,為什麼大家好像還是不滿意呢?」其實大家更迷惘:「怎麼這麼多的博士的高學歷團隊,會不了解小老百姓的感覺呢?」如果要我簡單講那種不滿意的感覺,那就是:「現在只是恢復舊觀,甚至還無法恢復台灣過去印象中的頂峰,最最重要的是,看不到未來台灣的新格局!」

 

假如要我複雜一點講,就是「五感不舒服」,這個政府的施政,有五種感覺讓人不舒服:

  1. 少了希望的未來;
  2. 多了好日子會終止的恐懼;
  3. 尊嚴和榮譽持續的降低;
  4. 「依然」沒有解決社會不公的現象;
  5. 政府「依舊」缺乏煥然一新的氣象。

 

現在的政府老是在緬懷過去,從黃花崗提到孫運璿資政,但是現在的政府要提出甚麼未來讓老百姓感到未來有希望呢?

 

以前大家說把書讀好,知道高學歷就一定有好的工作在等你,現在呢?高學歷代表高失業,那麼年輕人又有甚麼希望呢?(當然,我不是倡議走回頭路,減少高等教育,那樣走回頭路會帶來更大的失望,更解決不了問題。)

 

過去,我們知道只要努力一點就能想辦法「五子登科」,但是現在高房價讓晉升資產階級成為不可能的夢,甚至政府還在倡議只租不賣的國民住宅,更加深了年輕人的絕望。(馬總統十分推崇新加坡,假如他好好看看李光耀的回憶錄,或者和李光耀好好聊聊,就會知道「住者有其屋」是新加坡社會、經濟穩定最重要的政策。)

 

雙薪家庭買房子買不起,光是應付目前高物價的飛漲就很吃力,還會有多少人會想生小孩?缺乏生命的延續,誰還會對未來抱懷著希望?

 

看到政府團隊只能用「拜託」的要求企業加薪,而提不出甚麼具體政策或法令,讓人民改善生活,「勞動三法」還能成為成就嗎?距離老百姓真的太遙遠。

 

缺乏希望,還有「黃金十年」結束的恐懼。政府老是提開放兩岸的成就,又強調「黃金十年」的規劃,好像台灣只靠著「大膽西進」才能在對岸吃剩之下,喝碗清湯。那麼台灣十年之後的發展又是什麼呢?缺乏紮根式的政策規劃,讓台灣的百姓在缺乏希望之外,還多了一些未來邊緣化的恐懼。(當然,我不是反對現有的兩岸政策,而是過去再爛的政策,也會提某某中心的規劃,現在的政府到底要把台灣變成甚麼中心呢?)

 

絕望、恐懼還加上尊嚴與榮譽的不斷喪失,這不是政府努力出席WHO、增加免簽國就能改變的印象。政府難道沒有查覺現在的民眾已經回到民國50年缺乏自信的年代嗎?那個連國際上不重要的少棒比賽冠軍都讓全台瘋狂的時代。所以連楊淑君失格也能變成國仇家恨,明明就是為美國人打他們國內的大聯盟,都可以稱為「台灣之光」。重點就是人才不斷的流失啊!人才成為台勞或者歸化外國籍的新聞不斷,政府到底做了甚麼?50年就是「來來來台大,去去去美國」,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要在台灣坐辦公桌。而我們充滿自信的70年代,也有一段「來來來台大,去去去美國,回回回台灣」的光輝時代,而現在多元化的一百年,我們是否能讓許多國家的老百姓願意移民來台灣呢?還是看著人才一直往外跑,而國外的流浪漢來台灣教英文呢?(以前英語雜誌的廣告,不一定是事實,只是強調台灣在搶人才大戰上已大幅落後,剩下的只是人才出走的無奈與屈辱。)現在的政策除了眼睜睜看著絕望、恐懼和屈辱的蔓延之外,似乎毫無辦法。這就是大家感到的「無能」啊!

 

另外,除了「無能」,大家還感受到現在政府的「陳腐」。首先是過去都一直存在的社會不公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一直是烙印在國民黨身上,各種福利國家的印象分數都是落在民進黨的頭上。現在的政府好像一直都沒辦法解決這些問題,甚至讓本來是對的「依法行政」變成束縛在身上的陳腐巢臼。知道民主國家要「依法行政」就應該運用「努力修法」來引領政策,而不是成為一種卸責的工具用詞。

 

台灣最大的不公是來自稅負不均,稅負不均不是來自點名的大戶逃漏稅,而是太多人不用繳稅或者繳和他收入不相稱的稅額。自營商、名夜市的攤販…,不用點名,大家都知道不公平在哪裡,但是政府依然無計可施。打房最重要的是照價徵稅,但是政府不是修法,而是另外徵收奢侈稅,除了原本的不公,又造就了新的不公。除了保護「有辦法」的人之外,大家還真不想不到政府為什麼要截直取彎,繞這麼大圈?

 

講到保護既得利益者,莫過於政府的改造與革新。現在的執政黨比上一屆的執政黨還笨的地方就是:那個時候的執政者還會大罵末梢神經麻痺來為自己的無能卸責,但是現在的執政黨卻要替大家越來越不滿意的公務員加薪。行政效率低落、司法不公、國會亂象、監察系統只能打蒼蠅…都是長期以來的不滿,陳前總統當年能獲得支持,就是老百姓當時懷抱著革新的夢想。馬總統獲得七百多萬票,不單單是為了「準備好了」的口號,有更多人是懷著馬部長(法務部長)不屈服黑金的印象。但是三年過去了,公務體系除了人來人走的換位置(而且力求穩定,還沒甚麼換)之外,有任何體制上革新的法案推動嗎?

 

唉!要加薪可以,可不可告訴大家,除了清廉之外,政府革新還有甚麼訴求?還有甚麼法案要通過?我們能期待的是甚麼樣的「新」政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