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創作《無本生意》系列叢書遭到很多讀者的誤解,認為我的書是關起門來自我幻想,甚至有的人認為這是理論上空談而已。當然,也有的讀者認為我純粹是輔導經驗的分享,觀念支離破碎,只是空有一腔分享經驗的熱誠,並不實用。這可能是我沒有一開始就把我的觀察和創業經驗就講得很清楚所導致的結果。

 

我觀察剛開始創業要「成功」,這裡所謂的成功不是一下子就爆富成為郭台銘、王雪紅,而是應該說「在市場站穩腳跟」,不會一下子就被市場淘汰。因為我在《無本生意》這本書一開始就說過,成功經營一家中小企業和成功變成一間大企業是兩回事。而《無本生意》系列叢書鎖定的是成功經營一家穩健的中小企業,而非一下就從無本創業爆富成一家大型企業。

 

其實事實也是如此,我們以為電視報導裡面爆紅的企業,其實都經過很長的努力,而不是一蹴可及。但是因為我們不在那個行業,不知道人家努力的過程與艱辛,加上媒體為了報導的戲劇效果,刻意縮短或忽略了整個企業辛勤的奮鬥歷程。更讓我們認為創業是致富的捷徑,就像中樂透一樣,今天開張,明天成為首富。而這樣的觀念就讓我們產生了許多錯誤的遐想,也就讓我們離真正老闆的想法更遙遠。

 

就我近距離的觀察許多老闆與自身創業經驗剖析,我發現成功的無本創業思考有三個層次:第一是老闆的觀念態度;第二是支撐時間與規模的思考,也就是創業規劃;最後才是實際的努力面,尤其是通路與市場拓展的思考。而這也就是我《無本生意》系列前三部書的創作根源:《無本生意》談觀念;《無本萬利》談規模與時機點;即將出版的《無網不利》談新世代的網路通路與市場開發。

 

但是一般人都倒過來思考,要創業的時候,只想著賺錢,所以都先煩惱通路與市場,尤其都會先思考如何一夕致富的行銷方式。孰不知可能自己的生意模式在根本上就有問題,根本經不起市場的考驗,因此努力了很久之後,還是屢遇瓶頸,直到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才來思考支撐多久的問題。而關於老闆的觀念鑿是在整個創業歷程當中根本沒想到,這樣不穩固的創業基礎,怎麼能不失敗呢?

 

這三個創業的層次和孫中山革命的三個層次很類似,孫中山說:「革命要先有思想,思想產生信仰,信仰才能力量…。」我們創業要成功,就是要在現有市場中創造出不一樣的商業模式,可能是更好用的商品、更便宜的價格、更方便取得的商業模式,或者更好的服務方式,才能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這就是一場革命,和現有市場搏鬥的一場革命。而革命的本質不脫行銷學的4p的基本原理的革命創新,分別是:「產品、價格、通路、宣傳(包含促銷、廣告)」。

 

所以一開始要創業就是思考你的新事業本質和現有市場有甚麼不同,你是不是具備當老闆的決心,是否具備當老闆應有的觀念。這裡面又細分為三個層次:

1.創業的出發點和市場有甚麼關係?

2.創業的出發點和你本身有甚麼關係?

3.你希望創造出甚麼樣的企業?

如果用一般創業課程能夠理解的方式來講,也就是創業企劃書裡的:

1.市場契機

2.創業優勢

3.營業規模與具體成效

但是我這裡講得更深入一點。

 

很多人創業都只想著錢,或者有人認為要事業體去完成某個任務(可能是慈善事業等社會責任)。但是這都不能說明你的事業為什麼能夠生存下來。賺很多錢,工作說不定賺更多,年薪千萬跟你開一家營業額千萬的公司,哪個比較賺?哪個比較不辛苦?如果你工作都不一定能賺年薪千萬,你又怎麼肯定你開一家公司能賺一年一千萬?

 

做慈善事業很好,但是跟市場有甚麼關係?人們可能為了慈善捐錢,但是很少人會為了不需要的商品,而持續向你購物。早年有一種愛盲鉛筆,規定小學生都要買,現在大家都用電腦,沒幾個人用鉛筆,它如果做為一種商品,又有幾個人會掏錢買?

 

正確的老闆觀念應該是,我現在創業的商品或服務是能夠顛覆市場,或者滿足一群特殊人士的需求。這樣的企業才有存在的價值,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存活下來。

 

我看了許多台灣的中小企業,除了繼承家族事業的老闆之外,能夠在台灣市場闖下一片天的老闆,通常很清楚自己的企業在整個市場中所佔的地位,並且能清楚的描述客戶需求所在。

 

我講講我的經驗,我開創一家影片翻譯社的時候,我很清楚當時第四台十分氾濫,競爭十分激烈,所以各頻道業者更本不在乎品質,只在乎價錢,因此低價就能賺到錢。但是後來有線電視法制化之後,業者經過整併,接下來講求的是服務品質和產品水準,粗製濫造的翻譯就不能再生存,而這就是我退出市場的理由。

 

所以一樁事業的生存一定得和市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創業的基礎和市場沒有關係,那麼鐵定以失敗收場。所以我才會在《無本生意》開宗明義說:「創業不是砸錢、不是趕流行,更不是交朋友…。」當然也不會是用來做其他慈善事業!

 

再來,第二個重要的觀念就是創這個事業和你有甚麼關係?我剛剛講的翻譯社的例子,就是和我沒關係,我純粹就是為了幫女友找打工的機會,所以我收起來也不可惜。

 

很多人創業是因為自己發明了個新產品,或者發現了某個行業個創新服務。重點是你有打算自己創一家公司來推銷新產品或者新服務嗎?還是你只想致力於產品的研發或服務研究的過程?

 

開設一家公司不是單純賣東西或服務就好,有很多細節得親自處理,尤其一開始「無本創業」,可能是一人公司,得自己校長兼撞鐘。如果你對於經營一家公司沒有興趣,或者沒有一個堅強的動力支撐你去搞懂所有的細節,那麼公司倒閉、付學費學經驗一定是免不了的。因為,你根本沒有把這家公司和自己做好綁在一起連動的心理建設,事情不會像你想像的這麼順利,一切委託「專業」就能夠完成,畢竟這些專業人士不是這家公司的老闆,微型企業一開始得對賺錢或賠錢的斤斤計較,干他們甚麼事?他們只要在「合理」的範圍當中把事情做好就好。孰不知,這些「合理」的範圍可能是一家成熟企業的範圍,而不是草創事業的「合理」範圍。

 

如果開創一家事業,並不是你的人生規劃,不是你的興趣、樂趣所在,那麼通常這家企業會從徬徨的痛苦中開始,在辛苦支撐的痛苦中掙扎、在搖擺不定的痛苦中拖垮。

 

這也就是現在很多讀者叫我開創一間新事業,而我不肯的原因。因為我喜歡寫作,但是我討厭瑣碎的編輯工作;我喜歡教書,但是我不想再回過頭去管行政事務;我喜歡當顧問,但我可不想一直和企業應酬。如果,有個某個環節阻擋著你,除非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那麼我建議開創事業不是你應該開始的人生歷程。

 

待續...

arrow
arrow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