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自己的成功經驗怎麼可能導致自我毀滅呢?

 

老實講,我一開始對自己的推論也很疑惑。

 

但當顧問有個好處,就是能透過不同的角色來了解企業成功的過程。透過公司成立的員工元老,我可以了解當時公司剛成立的窘境,老闆用了甚麼方法渡過難關,並且如何讓員工願意一起攜手邁過困境;如果有股東,那麼更可以知道,當年資金如何吃緊,又透過甚麼方式解決資本上的問題。

 

不過有趣的是,通常這些相關人的回憶都和老闆不竟然相同。當然啦!有些事,老闆是不可能向很多人明說。比如,我當年創業失敗,發不出薪水,我這個笨蛋,就老實向員工、股東坦承。沒想到第二天,員工走到剩一個;股東幾乎全成了要債的債主。

 

那麼到底是老闆的記憶正確呢?還是相關人等的回憶可靠?我仔細分析過,都對,也都不對,其實連老闆回想的過往都是片斷的一部分。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類對於記憶有著篩選、汰化的傾向,通常只會對深刻的印象,運用當時的價值觀給予美化或醜化,比方剛剛失戀,人們很難回憶起剛戀愛的美好,對於分手時刻骨銘心的椎心之痛,則會特別強化。但過了段時間,可能又只留下當時初戀的美好。往往跟當時人們對回憶的價值判斷有關。

 

所以所謂成功經驗,其實只是過程當中的一些改編過的片段,並沒有絕對的可靠度。加上當時成功的條件,也隨著企業發展的階段不同,而不再有草創時期的優勢,那麼即使完全複製過去成功的經驗,又怎麼能讓企業邁入下一個壯大的階段呢?

 

最好玩的是,當我歷經這麼多的老闆訪談,我發現很多老闆根本對於成功經驗講不清楚。有的老闆說他是靠充足資本取勝,我就問他,他的事業崛起時,哪裡需要充足資金呢?通常老闆都會越講越心虛,因為資金根本沒有辦法說明他如何在同業當中打出一片江山,更難說明他如何吸引顧客,難道他送錢給顧客,請顧客消費嗎?有人說廣告會很花錢,但通常新創事業很少花錢在廣告上。

 

有的老闆會說他靠人脈,我再追問目前事業的成就靠了哪幾個重要的人脈?老闆們通常越講越小聲,因為那些他本來認為是成功關鍵的人脈,和事業發展緊密相關的,幾乎不超過兩隻手的手指頭(經常是一隻手還數不完)

 

非常有趣的結論竟然是:原來這些老闆說不上來他們成功的關鍵為何,通常成功經驗只是一種印象,分析起來竟然只是一種無厘頭的成功之道。

 

要幫老闆們分析清楚過去的成功之道也沒這麼難,只是他們會很痛苦的發現過去的經驗在下一個階段幾乎沒甚麼幫助,尤其要脫離中小企業的宿命,那更是要以今日之我消滅過去之我。

 

過去以低價取勝,現在低價無法應付追求品質的成本要求;過去以特殊的技術取勝,現在已經到處都是仿冒,創新變得勢不可擋;過去沒有品牌,以客製化取勝,現在成了包袱,客製化如何降低成本,還得塑造品牌,才能再度成為優勢。這就是當年豪語「今日山寨,明日主流」,現在成為笑話的原因。山寨沒有經過大改造,永遠不會成為主流。耽於過去的成就,只是等待自我毀滅的計時器不斷倒數而已。

 

台灣大多數的企業為什麼無法擺脫中小企業的宿命,甚至很快的在競爭的過程中被淘汰,依據我最近的觀察來看,沉溺於過去的經營模式是主要的原因。不過,這段自我毀滅的過程還分為三種,我分別叫它們做:大道不行、多道迷途、倒行逆施。

 

要說明這三個自我毀滅的過程,我又得回到孫子兵法的道、天、地、將、法這五件事當中的「道」這個要件上來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