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講主題之前,我必須先說明一件事:我的腦袋世界很複雜,尤其談到職涯規劃或者創業,還是公共議題,我就排斥黑與白的雙元思考。簡單的說,只要談到這幾件事,在我的世界裡,沒有簡單,甚至唯一的正確答案,只有複雜的分析,和最後艱難的選擇與取捨。

假如你是想來我這找簡單成功公式,或者恢復兒提時光的純真年代,很抱歉,或許有更多的成功學老師能提供這樣的啟發,但我就是沒辦法提供這樣的服務,也做不到對你的欺騙…。

如果你真的想探索自己,想要和我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金礦,那麼我真心歡迎你,也請您不要只是閱讀這些文章,真正鼓起勇氣,加入我的行列: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845294499,讓我們一起成長!

接下來,我們就要談談關於錢這件事。

我在FB討論一個議題,是我和一位偏愛的學生對話:

這位學生跟我說:賺人家的錢哪有不辛苦的!
我糾正他:賺~~就是自己的錢!是自己換來的,不是人家施捨的,所以是屬於自己的錢,只是暫借別人口袋放著,自己拿回來!
~~才是借別人的錢!(~~也是)
但現在很多人,借來的當自己的花;賺自己的錢回來,卻不好意思討!真奇怪!

這段對話沒有引起太多討論,但是卻引發重要的回響。也讓我思考,我是不是得再把讀者分類,不然雞同鴨講,不同層次領悟的事情會不斷發生,也會造成極大誤會。

我的讀者根據我出版的書籍大致上分為三類,創業者、求職者(包含奮發向上的職員),和單純考試讀書的學生(考研究所居多)

前兩類還有可能心態上相互轉換,但最後一類,無法預期的狀況太多。我用一種極端的比喻法來比喻這三類人的特性,分別是革命黨、積極公務員和傳統的農夫。

創業者如同革命黨,天生就是來破壞現有秩序,打破現有優勢階級,創造新的幸福,甚至把這件事視為己任。因為我的著作沒那麼極端,所以我的讀者也沒有極端的傾向,但我仍可以感受到他們和我一樣天生反骨,甚至透過我的書來認識我之後,更可以感受到一份找到知音、物以類聚的興奮。

所以無論我是談公共政策,還是談事業經營,這群朋友們的想法都和我類似。當然,當我談到金錢這檔事,尤其是已經經營事業的朋友,更具有心有戚戚焉的感覺,一下子就明瞭我所說的用意。

求職者與積極探索自己職涯規劃的朋友們,就如同時下積極的公務員,在力求溫飽之餘,也會想在現在的社會框架下(公務員體系),努力成長,期許自己在體系當中力爭上游,而不是混吃等死。但是他們被框架限制住了,總得在和我一番唇槍舌戰之後,才能領悟我的想法;當然,也有一些人拂袖而去。

最讓我頭痛的是單純的學生心態,他們還無法領悟自我思考這件事,希望我繼續扮演學校裡的老師,給予方向、指導技巧,在他們原有的價值觀裡成長。所以,當我講到和現有社會價值觀有所衝突的觀念時,他們會困惑、抗拒,甚至會覺得我是邪魔歪道、異說邪端。對他們來說,受傳統價值觀來說,金錢代表著俗氣、邪惡,他們只認同保守的做法,更無法體會金錢的價值與金錢觀對自己成長的限制。就像只會看天吃飯的農夫,只關心田裡的作物,不會思考怎麼樣降低天氣的影響,甚至一樣的作物,如何提高它的價值。

我們常聽說樂透中頭彩的人,往往在幾年內就揮霍殆盡,回到原點,這通常就是傳統的金錢觀限制了自己的成長。因為他們將金錢視為邪惡之物,只懂得出(),而不知道進(),所以天下掉下一筆錢,沒有流通的概念,就只知道快速花完為止。

但對企業家(不是創業家)來說,金錢指是另一種商品,就像橘子換蘋果,它可以流通,可以建設,還能運用槓桿原理換為更多的商品(不一定是錢)。現在的社會更加複雜,有些商品甚至是無形的,比如音樂、美術、設計、創意…。如何打開自己的金錢腦袋,讓無形商品在兌換金錢的時候能夠更有優勢,是時下十分熱門的議題。

對於我讀者中第二類的職員們,他們錯認金錢是跟著名位而來,是傳統封建士大夫的觀念,升官代表發財。但是在民間企業間不必然如此,一樣的總經理,有的企業月薪以百萬起跳,有的以年薪百萬為基準,甚至有的一年賺不到百萬。但是升遷代表不同的能力,又回到我前面講的,代表無形的商品;那麼如何運用槓桿原理讓自己的能力能換回更多的金錢,就是這類朋友的金錢課題。

而對於單純的學生們,他們必須面臨更多的挑戰,首先得先認識到金錢只是一個代稱,它和其他商品沒甚麼兩樣,甚至孳息,也不過向農作物的種子,種植之後,會生長更多的農作物。再明確一點講,把蘋果吃了,就沒了,像把錢花光一樣,但找個地方種,就像存錢、投資,它就會長出蘋果樹,好好照顧,就像多學一點金錢的知識,蘋果樹能長出最多的蘋果;或者,長出高價值、價錢好的蘋果。暢銷書〈慢點吃棉花糖〉、〈富爸爸與窮爸爸〉都是在講這件事。

其次,還要能分辨錢的種類,甚麼是手中的錢,他人口袋裡自己的錢,未來錢,還有看來不像錢,但是能變現的錢。

手中的錢,我們稱為資本,它也可能看來不像錢,股票、不動產、動產,自己名下的,都是手中錢,是傳統觀念的錢,也是最安穩的錢(雖然有些投資有風險,但風險只是減少,很少完全消失)

他人口袋裡的自己錢,就是我們交易來的未付款,無論錢在客戶、老闆手上,都是交易來,他們必須支付的。風險比前面的資本高,所以我們必須維護掌握這些錢的權益,這也是我這次的話題核心。如果我們把它視為別人的錢,那麼我們不會像手中錢一樣細心維護,不會採取必然的保護措施,比如簽訂合約、仔細研讀工作合同…。只有你把這些別人口袋裡即將成為自己的錢,先當成自己的錢,我們才會去思考降低風險的方法,比如先付款(訂金)、有哪些法律行動可以保護自己的錢,才不會在風險發生時,無助的哀嚎、悲痛。很多人沒學會這件事,讓悲劇不斷發生,給自己的理由就是遇人不淑,其實根本就是不把自己的錢當一回事,才會重覆不斷發生。

未來錢通常指的是先投入部份資本,未來會賺錢來的錢。不要誤會這只發生在實質的投資上(當然這最多),大部分對沒錢投資的學生們來說,投資自己,也就是學習是未來錢發生最多的部分。許多人對於未來錢有美好的憧憬,所以很少去計算成本換算率和風險。

買股票、房地產的不會去計算投資報酬率,只期待它無限上漲,被套牢的人多是這類。投資自己也一樣,想著自己念大學、研究所、博士班未來的美好,但是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幹嘛,花了這麼多時間和金錢投資,後來無法回收(失業),再來抱怨大學太多,大環境蕭條…,根本沒有為自己不了解未來錢的決定做出任何反省。我看到最多的就是投資補習考公務員的朋友,從來沒換算過公務員薪資的報酬率和自己補習的投資成本,考上以後,看著同學發展很好,又是唉聲嘆氣過一生。更多的是考了好幾年,終於放棄了,但是又得面臨履歷表一片空白,年紀老大不小求職不易的悲哀。

了解未來錢的實質意義,我們會發現,在剛畢業的前一、兩年摸索自己的職涯未來,找到方向再投資的報酬率最高,人生也會最快樂。所以,我個人認為認識未來錢的意義,是快樂的泉源。

最後是認識不像錢,但能變現的錢。除了時間,其他的錢也得靠著摸索自己才能發現。

時間就是金錢,我們朗朗上口,但是心底根本就認為那只是一句叫我們愛惜光陰的口號,根本沒往心裡頭去思考。

我的〈無本生意〉開宗明義就把「時間」定義為生意基本三元素的第一名。光是體會時間的意義,就能讓我們賺大錢。賺小錢的,就是用自己的時間來換錢,上班族多是如此;賺多一點錢的,是節省別人的時間,推出這樣的商品或服務,就能賺多一點錢,比如我一個學生替社區到垃圾,一戶一天收一百,四樓公寓有八戶,他一天就能賺八百,一個月二萬四;利用別人的時間就是賺大錢,我這個學生僱用幾個同學把整條街的社區包下來,僱用同學一天一小時二百元,八個同學,一個月30天總共四萬八,但他卻收了八棟公寓六十四戶的費用,一共十九萬二千元,扣除四萬八,他不用付出勞力,只在現場監督,就賺十四萬四千元。

很多人不停的浪費時間,甚至在油價漲個一元的時候,還為了省個幾十元排兩個小時去加油,我不知道他們算盤是怎麼打的,只能說他們從沒把時間當錢。

除了時間基本款的錢以外,能力、才藝都能變現成錢,但是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不去摸索市場,你就無法發現這些錢該到哪裡變現。新聞報導玩樂高也能換錢,一般人都當娛樂新聞在看,我則是留意他到哪裡變現。除了爸媽給零用錢,不會有人拿到你面前送你錢,而這種不像錢的錢更是如此,除了不會有人送你,你還得自己找到交易的場所。

除了交易的場所,我們應該還要思考沒有可能換高一點的價值呢?

我常常有機會認識職訓界的老師,經常為他們感到惋惜,明明他們的教學內容可以換更高的價值,但是他們卻安於現狀,不知道如何把價值提高。把價值提高,就是企管理論裡所說的藍海策略;我認為這是眼界的關係,只沉浸在自己的專業,沒有探索世界,就不會發現另一個能換更多價值的交易場所。

如果一個單純的學生能理解到這種地步,其實他就有資格跳過職員的階段,投入創業者的領域。

那麼創業者還有沒有要學習成長的價值觀呢?當然有!他們得學習駕馭金錢的能力與控制金錢長短的時間感。

當然,要學習這些,你就得跟著我成長,先加入我的FB吧!讓我先為你做個診斷,看你能從哪個階段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