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很多族友不耐煩的問我,你所主張的教育體制到底是什麼?
本來很想先把問題一一點出來,在讓大家思考,以免誤解我的制度設計!
不過,如果我在不提,我想大家也沒耐心繼續看下去,那我就一邊提,大家一邊發問,我再一邊解釋!
富爸爸家族的成員一定知道,我看完了彼得杜拉克的書,談管理未來企業,我讀完這本書,我很訝異,他觀察到的面向剛好跟我不謀而合,(覺不是驕傲,而是吃驚)知識的變動將會改變整個教育界,他也提出一些觀點和做法,剛好也是我多年思考的!只不過,我大概是一直沉浸在制度面的思考,所以結論就是具體的做法,而大師只是提出發展面向。
台灣目前教育有兩個問題,第一是全世界教育制度的通病,和現實社會脫節;
第二個問題就比較糟糕,我們的教育政策不能符合國際潮流。
第二個問題比較好解決,我們先談。
目前國際的教育潮流是走向人本教育,也就是彼得杜拉克所說的:教育是個人的事情。
但是台灣政府一項把教育視為國家資源開發和未來發展的投資,因此計劃經濟的那套,把他擺到教育體制來!
只要是企劃人都知道,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更何況百年樹人的大計呢?政府預備培養資訊人才,廣設資訊相關科系,往下紮根資訊教育,但是他們一畢業就面臨網路泡沫。現在政府又體會金融和旅遊,還有文化業將是未來趨勢,又蠢蠢欲動開始想把資源丟入這些市場,到時候趕的上變化嗎?
這是我們高中以上教育的最大問題,我記得我在高中校刊上寫過一篇文章關於技職教育的不合理,當時政府強硬規劃高中、高職比例為三:七,為什麼?講真的他們不知道!他們只知道要限制高中數量,為什麼不是4:6或2:8,講真的我訪問過教育部官員,他們答不出來。
有人就問我,不然你會怎麼做?
教育跟職業本來就扯不上關係,多少人學非所用?那是不是資源浪費呢?杜拉克說:學校將來必須有績效,它提供給受教者的績效,決定了他是否存在!
這段話很有意思,如果學校提供的只是專業知識,或升學的技巧,那我想補習班做的比學校好,不是嗎?他只是多提供了一項東西就是「文憑」。
所以我主張:
第一,把職業教育跟學校教育分流!
這個說法不是把職業訓練從學校抽離,而是把職業教育和證照制度結合,讓學校多一項工作。
這是一個大家比較難想像的世界,但是已經有初步在實踐,例如商學院現在學校已經開始要求要拿到相關金融證照,才能畢業!
我提的更進一步,就是更實際一點,更廣泛一點,之前我有提過憲政改革當中考試院的職權,就是用來實踐這個證照制度,證照要有用,他必須是和現實社會有關,大家看看微軟的證照,政府承認嗎?不承認,對吧!但是他好不好用?如果不好用,他的補習費不會是12萬。全民英檢好不好用?他已經變成全民運動不是嗎?但是有幾個學校辦這類教育?
我所謂與教育脫勾,就是我們可以有會計系,但是他不是用來產生會計師!他是用來研究會計制度的發展,產生專家學者的搖籃的。
所以政府必須廣招各家企業,工會,和高中以上的學校,研討我們需要哪些證照,每年修訂,每年來測驗,甚至改變研習課程,或者根本改變科系。這當然是變動的!
我不知道為什麼政治系不能去修會計?如果他研究需要,他不是應該去學嗎?財政學不需要會計嗎?不要說目前根本沒有這樣的設計,更糟的是你只要一提議需求,他們就決定自己開課,那不是資源浪費嗎?
早年我不能了解,什麼叫主修、副修,我認為念完大學不就是應該有一個系的名稱嗎?xx系畢業,不是嗎?...錯了,這種教育方式只是為了行政方便,跟教育需求是相違背的,教育應該是人們有選擇,根據需要來選擇,不是嗎?
有人罵我,你這不是要把學校補習班化,我問一下,如果一堆不需要的教育機構在浪費大家的納稅錢,你還認為這些人會認真辦學嗎?沒有競爭,沒有競爭力,他們跟裕隆當初有什麼差別?如果要浴火重生,脫胎換骨成為日產,那麼法令的鬆綁,開放競爭,才會讓教育資源充分落實!讓社會參與,我們的教育會更貼近現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