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年輕朋友對談軍事之後,我緊接著將我的主張和這些年輕朋友分享,這也是篇有趣的文章,原名仿效胡適的系列文章,叫做「我們的政治主張....國防篇」。
...................................................

前幾篇漫談國防一些謬誤的觀點,這是因為每次開始談政策之前,如果不先做一些觀念溝通,通常那些我們常聽到的似是而非的觀念,總會又跳出來雞同鴨講,讓政策討論空間,又變成口水戰。所以經過之前的討論,現在要進入正式的國防政策主張。

之前一直不想完整的討論國防,原因是我認為這是最後要做的工作,但是剛好在中時新聞對談裡開始討論反軍購是否作為反對運動的開展,所以就一路寫下來。要討論國防政策要分三個部分來談,一是精神層面,二是物質層面,三是人的部分。

精神層面就是國防目標、建軍計畫,物質的部分就是國防採購、工業自主,人的部分牽扯就比較廣,包含國防教育、兵役制度的正規軍問題和國家整體防禦的後備動員和民防問題,我就分四個部分來談:

第一,國防目標、建軍計畫:
這個部分就是一堆人在問的「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再加上一個大家不常問的「用什麼來戰」、「用什麼方法來戰」。現在的政府在討論前面的兩個議題很積極,但是討論後面這兩個問題,就不如在野的時候來的詳細。當然前面兩個是軍隊存在的關鍵因素,但是回答「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和「為中華民國2300萬人而戰」實在有點偷雞取巧,講廢話的感覺,難怪沒人要信。所以在建軍方面當然就無限上綱,齊頭並進,亂發展一通,大家當然覺得亂花錢。

台灣四面環海,與離島重鎮金、馬、澎湖也都是海空往來,海空軍當然是首要發展項目。我們的假想敵主要是中共,戰略目標應該確定為「阻敵渡海」,那麼發展策略應該也很清楚,還是海空為主。過去以「大陸軍主義」的發展模式就應該裁撤,現在國軍40萬的兵員裡面,海、空軍佔不到10萬人,其他都是陸軍,裁撤的空間還很大。大家都以為購買武器是最大的支出,其實不知道人事費用才會嚇死人,而且是要年年給。附加的伙食,居住的設備維護、更新,支出更是龐大。沒錯,海空軍很花錢,陸軍數量一多,也不見得省錢。最主要是陸軍在台灣來說,是最後防衛武力,到了這個階段,陸軍還能發揮作用嗎?真的令人懷疑。是不是能靠其他的民防和後備系統來支援,會比較有效率呢?

這個論戰一直不時出現,有人舉越南戰爭為例,強調陸上最後抵抗是致勝的關鍵。我想大家看看這次美軍入侵伊拉克的例子是最新的案例。喪失空優,陸軍只是靶子。根本沒辦法抵抗,零零星星的抵抗,對入侵者來說,只是皮肉之傷,反而是引起大規模報復與掃蕩。如果我們真的要執行焦土戰,大家能忍受像越共一樣到處挖地道、戰壕和防禦工事嗎?所以把陸軍進一步縮編到10萬人以下,擴大民防和後備組織,才會比較符合經濟效益吧!

所以我明確的主張「全力發展海空軍」、「資訊戰」之類的重創敵人的攻擊模式,這樣我們才會把錢花在刀口上。至於國防目標,應該也很明確,擊倒敵人來犯的第一擊,甚至能保留戰力迎戰第二擊。

其實我們現在的海軍在亞洲是排名第6位,僅次於美、俄、日、中、印,我主張我們的海空軍還能把用途放在和平的國際議題上,例如現在反恐議題甚囂塵上,聯合南海週邊國家,倡議聯合開發南海,打擊海盜,在現在東協七國和中共僵持不下的階段,說不定我們會有極大說服力。也積極為我們國軍增加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感!
.............................................

當然精神層面還有很多,不過最主要還是在人,目前的國防制度主要就是出在兵役問題,兵役制度讓我們在素質上面一直無法提升,才會弊病叢生。接下來一定要先談人的問題。

兵役制度不是只有徵兵制和募兵制的爭議這麼簡單,他主要還是談到國防人才招募的核心問題。徵兵制是19世紀民族國家剛剛成立的時候,所倡議的制度,在知識經濟和高科技戰爭的發展下,對人員素質的要求上,已經不符合需求。當然很多人會拿孫中山先生說的,軍事少數人懂,所以形成軍閥或軍人干政來辯駁,這是我覺得十分好笑的事。因為那是當年民國初年的背景成因,在民智大開的情況下,防止軍人干政的方式有很多種,民主國家很多都用募兵制,他們怎麼不形成軍閥?當然還有人要說:民情不同。唉!這句話,實在是對國防建構形成最大阻力,義務役大家以為能防止軍閥多少呢?重要的在教育吧!

回到人才招募的問題上,我主張兩件事,因為主張全力發展海、空軍,人員素質要求就十分高,募兵制為主的發展是大勢所趨。第二,高科技武器考慮的智力,不是體力,廢除軍校和招募人才的年齡限制,更是必然結果。我們分別來談一談:

募兵制的理由當然就是高科技的專業化。這種論戰太多了,實際經驗就是兵役期間太短,無法熟練武器操作,這個連國防部也都擺明了說。但是問題是國防部或者說軍官一直在擔心兵員不夠,招募不到所需的兵員,以目前的制度當然招不到足夠的兵員。因為從軍報國就變成不歸路,軍轉民、民轉軍,變成終身制,出路不好,誰願意把他作為生涯規劃?你看看出路好的飛將軍,不就擠破頭?

所以建設一個好的兵役制度,就是把軍轉民、民轉軍這個部分做好。首先要建立的就是把軍隊建立成一項職業,各軍種各單位需求不同,應該像公務人員招考一樣,分門別類來招考,條件也不盡然相同。研究單位、後勤補給,要的是智慧、管理經驗,幹麻要求年齡和體能,這些單位就是經常可以跟學術界和民間單位做交流,甚至可以挖角、募聘。當然在軍中如何培訓民間能用的人才,也是軍隊要仔細思考的。現在的軍隊管理簡直像19世紀的單位,一個完全封閉的單位。由於單一軍校的限制,大家都搞學長學弟制,軍中要求的服從應該是來自官階、職位,一個能力好的軍官,爬到高階,還要遵從學長制,那他怎麼管理下面低階的學長呢?所以整個軍隊不是以能力來分高低,是以年班來做管理,這怎麼不會落後呢?

當然我不反對軍校的培訓,但是就像師資一樣,我們必須開放讓其他的人加入。問題是如果還是以軍校為骨幹,就好像師範學校有分發是一樣,ROTC(大專預官預備團)為什麼沒人要參加?很簡單嘛!進去人家還是問你是不是正期生,考慮的還是年班來升遷,一個無法升遷的公司,你會想參加嗎?我們目前的制度是把預官、預士都當做過渡時期的工具來使用,廢除這種二元不公平的體制,是讓整個軍隊動起來的主要因素!

我在美軍參訪期間擔任翻譯員,當時我接待的美軍少校,大約40歲,他是從士兵歷練起的,士兵約10年,士官7年,軍官6年,一路靠表現、考試升等。你看我們軍隊,有幾個軍官擔任過士兵、士官?一個20幾歲初出茅廬的小伙子,你叫他去指揮一個40多歲的士官長,那不是笑死人嗎?但是這就是我們的制度。

軍校的功能應該是著重於類似再教育訓練,或者研究工作,我認為招考進來之後再去軍校受訓(像教育學程),然後再淘汰,可以增加我們的軍士官素質,而非現在這樣,老是招募到一些不愛讀書或者升學不順利的年輕學子。只是讓去服役的高學歷子弟完全瞧不起軍隊,也讓民眾更加排斥軍隊。

待遇當然是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招募軍人的方式才是最有問題的地方。為有軍隊會開始流動,民間能跟軍隊有互動,這樣軍隊才會隨時代成長而進步。至於義務役受訓個3個月,會基本訓練,編入後備再行規劃,這才是寓兵於民的好方法!
...........................................................

制度整個改變,當然整個物質環境也必須改變。武器採購就必須各軍種提出需求,由軍事專家(不一定是軍人,所以等一下要談到軍事研究)評估威脅狀況,再來決定採購內容與模式。

大家講到軍事採購,都會希望自行研發,希望在戰時能及時補充,這個觀念沒有錯啦,但是問題是在時間,現在高科技戰爭歷時時間短,軍事生產也會被攻擊,我們有時間一直生產出來補充嗎?又不是小叮噹,從口袋拿出來就有,所以這種思考方向在現在或未來是不正確的。

那麼是說不要自力更生了嗎?錯!軍事研究往往會帶動一些產業研究,大家知道微波爐是怎麼發明的嗎?他是研究核彈的副產品─輻射研究所產生的,因此,研究軍轉民、民轉軍的東西是非常有投資價值的。也會帶動產業升級。生技研究可以轉向生化戰的研究,核能研究可以轉向輻射產品的研究....太多的例子了。

問題不是在要不要發展,問題是在研究環境和市場規模。我們國人常常都有無限上綱的要求自製武器的傾向,然後浪費一堆錢,又沒效果,最後還是要跟人家買。東西不是研發出來送上市場就會降低成本的,我舉個醫藥界的例子,例如肺結核的研究,投入很多錢,研發出來,但是這個並已經被控制,使用者很少,那麼花大錢買的人就不多,所以就沒人要研發。AIDS也類似,肺結核還是被控制,AIDS是患病者不夠多,沒有人願意投入太多心血,因為他的了解不夠多,病毒無法控制,現階段的研發要投入更多預算,又沒有造成全面的威脅,那麼誰來出錢?轉嫁到消費者嗎?

武器的研發很類似,如果今天我們研發的飛機,只有我們自己採購,例如研發投入1000元(把錢降低大家比較能算),生產100台,物料採購1000元,生產線花1000元,人員薪水1000元。這樣一台是40元。如果生產200台只有物料增加1000元,5000元除以200台就是25元,300台20元,500台只有15元,1000台是13元。我們就能知道500-1000之間差距不大了,但是重點是100到500之間差距很大。

因此需求量不大的潛艇、飛機,我們什麼都要自製嗎?你看美國、蘇聯、中共的軍火工業,都是外銷(歐洲都是聯合採購),才能持續成長。問題是先不要談賣的出去賣不出去,你希望我們的國家成為劊子手的幫兇嗎?這些外銷地點大部分都是戰亂、衝突頻傳的中東、非洲ㄝ!不然就是屠殺百姓的獨裁者,我們國家要變這樣唯利是圖嗎?

講到這樣大家一定會很擔心,那我們不要自製了嗎?其實也不是,好萊烏的電影裡面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啊!大家有沒有看阿波羅十三,或者茱蒂佛斯特演的接觸未來,他們在罵:「為什麼用台灣的爛電子零件?」雖然被人家罵爛,但是能搬上好來烏電影,表示我們這方面的工業很強啊!(只是要做好一點)致力於我們已經領先的工業,努力研發軍轉民、民轉軍的商品,我們的國防工業會十分可觀,雷達、聲吶、資訊戰所需的用品,如何把國防工業和民間研究機構結合,才是我們考慮發展的重點。

但是要做到這點,我們首先要把研究環境做好,這點台灣做的很糟,學術界的環境並沒有受到政府的大力發展。很多基礎研究是來自政府的鼓勵,但是我們很少做整合工作,都讓各個單位自行發展,也很少去幫這些單位尋找財源或發展出路。通常軍方都是自己搞自己的,然後用包工程的方式發包學術界去研究。換言之,就是「目的論」。像319槍擊案一樣,我已經排除什麼什麼可能,然後才來找答案。所以,我要發展飛機,我只要跟飛機有關的資料,其他我都不要,而不是看到某個研究很突出,開始想這個國防工業有沒有關聯。

研究環境如果不能孕育於民間單位,我們不僅花更多錢,工藝技術也很難提升。例如我們的鋼材,聯勤做的不是不行,但是每種武器要求的鋼不同,對外採購,台灣民間竟然沒幾個符合標準,為什麼?沒市場啊!沒人要做啊!

所以這就牽扯到產業結構發展的問題。我認為我們要自行研發,不一定都要自己從無到有,有時候可以利用商業行為,例如入股其他軍事工業,利用贊助國外研究單位等等方式來完成,你看這次美國公司就入股德國的潛艇製造廠,就是一個最好的方式。但是我們的軍方欠缺商業頭腦,根本不會去思考這個方向。不是什麼都要自己完全擁有,國際合作、分享技術都會是很好的方式,所以我常常說,國防部長最好換一個企業的經營者來做,他就會精打細算。
.....................................................

國防科技發展其實跟產業發展與研究環境密不可分,所以我說為什麼要最後才來講國防,因為他的準備功夫太多了,唯有民間的配合(環境成熟),我們才有機會大力發展國防工業。只是要民間犧牲,那根本本末倒置!之前我提到關於軍事專家決策那是民間研究機構的倡導,但是沒有地方發揮(沒有工作做),研究個什麼呢?所以很多單位(包含我唸的戰略所)都轉向國際關係研究,這就是軍方壟斷整個軍事領域的關係,在國家安全、機密的大帽子下,哪還有什麼空間?所以建立我所說的全民國防就是刻不容緩的事!

現在要談的就是全民國防,這點更是最重要的。這不是要談一些什麼國防教育、軍訓課程的廢話,或是什麼建立全民心防之類的空談。而是必須把國防自衛的權力下放到地方的組織變革。這是什麼意思呢?一定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美國有國民兵的制度,國民兵是隸屬於州政府,這是美國早期的傳統,後來延續下來,成為美國另一項國防的特色。你們不要認為人家國民兵是像我們不用當兵(體格不合格)的國民兵喔!人家的國民兵可是F15戰機、M1坦克都有的精銳部隊喔!只是平時都是在民間機構上班,利用週六、日或休假日來當兵、操練。只領津貼,往往是一份熱情,有點像我們的義警、義消制度。

現在我們的後備制度是完全掌握在軍方,民防制度是完全缺乏(只有計畫),但是我個人認為,與其養一大堆中央陸軍,在戰時中央機制失靈,無法調度,不如將陸面抵抗,交給各地方政府,就地抵抗,當然這就必須在後備上有多元化的設計。原有動員制度仍然可以保留,但是地方製政府可以仿照義警、義消制度,建立自己的國民兵,平時救災、巡守,既可減輕警察壓力,又可增加救災機制。在戰時,又能因應地形地物,用熟悉的策略來防守。有誰比在地人更熟悉環境呢?很多退伍軍官返鄉之後,往往懷念軍旅生活,這些組織剛好可以讓他們一展所長。(甚至可以跟正式軍隊來演習對抗)

當然這要花時間去設計制度,但是寓兵於民,只有落實,而非口號,才能完成這個理想。
.......................................................

前面談的都是對於國防本身的政策,我個人深信徹底執行的制度將會達到改造社會的目的。舉個例子來說,以騎機車戴安全帽和開車繫安全帶來說,在執法之前,多少人以天氣不適合、政府只是說說而已來正當話自己不願意遵守的意圖,當時反對之深,反抗意念之強,實在比現在藍綠、統獨之爭的思想還頑固(這種思想也是這幾年才白熱化),但是後來呢?現在大概沒有人會反對騎機車戴安全帽和開車繫安全帶。這個政策成功除了執法嚴格之外,就跟環保議題一樣,這個政策花了好幾年討論,花了很多心思去營造這個社會氣氛,並且先在台北市實驗,有了具體的實驗數據,政府在去說服百姓,甚至立法、執法,這些政策都是民主社會的典範。現在我們談反對運動、談設立新政黨,第一當然是要問,我們要營造什麼議題?第二當然就是像剛剛舉的例子一樣,需要時間營造氣氛,才能形成具體共識,然後才能吸引更多人投入,或形成新的政黨,或形成新的政策、法案,當然重點就是改造社會、移風易俗。這些不是清談所能做到的,所需要的是行動,無論是參與討論、或者鼓吹,唯有行動,才見效果。

對於國防環境而言,有兩個社會因素是很大的負數,第一是大家從軍的意願不高;第二是國防機密、國家安全的大帽子常常阻礙了大家理性的討論與研究,甚至關心。這兩個因素都是政府應該用政策去推廣、開放的。

「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很多人都說這是根深蒂固的觀念,那麼警察呢?待遇當然是主要原因,是不是受到社會上普遍的尊敬和推崇,也是重要的因素吧!社會上備受尊重的職業有哪些因素呢?台灣社會一向尊重的就那幾樣(雖然我也不贊同,不過因為是分析如何在台灣社會獲得尊重,我們只能分析病因,並對症下藥,至於改造社會風氣,容後再議。),大家猜到了嗎?學歷高、高收入、極具專業性、前景看好(有發展)...。

我們反過來看軍人的學歷,大家直覺想到什麼?對了!就是那些(愛玩、不唸書...)。雖然軍隊目前有在推動終身學習,但是事實上呢?都是聊備一格的橡皮圖章。我們很難像美國的軍人一樣,高階軍官往往擁有MBA的學位,退伍之後還被民間企業,認為是最佳的管理人才。

所以如同前面所說,從招募人才著手是其一,蒂二當然就是從改善軍隊的管理模式,要用新穎的管理方式來做管理,這就牽扯到國防部是否經常鼓勵民間學術單位加入研討國防議題,甚至聘用民間優秀的人士擔任文職管理人員,如果國防部不動輒用國家安全來限制,主動鼓勵或獎助民間研究,我想我們整個社會風氣對國防的觀念會有巨大的改變,就不是只停留在玩玩BB彈的生存遊戲上。

所謂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行草偃。這個部分除了政府來做,我們現在只能鼓吹,對實際的情況有點難改變,因為在國家安全的大帽子之下,軍隊擁有武器,就是可以讓我們閉嘴的主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