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點出根本的問題之後,2004年4月2日我開始繼續「我們的政治主張」這個主題,展開「教育篇」的論述。
..................................

已經很多朋友不耐煩的問我,你所主張的教育體制到底是什麼?

本來很想先把問題一一點出來,在讓大家思考,以免誤解我的制度設計!

不過,如果我在不提,我想大家也沒耐心繼續看下去,那我就一邊提,大家一邊發問,我再一邊解釋!

富爸爸家族的成員一定知道,我看完了彼得杜拉克的書,談管理未來企業,我讀完這本書,我很訝異,他觀察到的面向剛好跟我不謀而合,(覺不是驕傲,而是吃驚)知識的變動將會改變整個教育界,他也提出一些觀點和做法,剛好也是我多年思考的!只不過,我大概是一直沉浸在制度面的思考,所以結論就是具體的做法,而大師只是提出發展面向。

台灣目前教育有兩個問題,第一是全世界教育制度的通病,和現實社會脫節;

第二個問題就比較糟糕,我們的教育政策不能符合國際潮流。

但第二個問題比較好解決,我們先談。

目前國際的教育潮流是走向人本教育,也就是彼得杜拉克所說的:教育是個人的事情。

但是台灣政府一項把教育視為國家資源開發和未來發展的投資,因此計劃經濟的那套,把他擺到教育體制來!

只要是企劃人都知道,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更何況百年樹人的大計呢?政府預備培養資訊人才,廣設資訊相關科系,往下紮根資訊教育,但是他們一畢業就面臨網路泡沫。現在政府又體會金融和旅遊,還有文化業將是未來趨勢,又蠢蠢欲動開始想把資源丟入這些市場,到時候趕的上變化嗎?

這是我們高中以上教育的最大問題,我記得我在高中校刊上寫過一篇文章關於技職教育的不合理,當時政府強硬規劃高中、高職比例為三:七,為什麼?講真的他們不知道!他們只知道要限制高中數量,為什麼不是4:6或2:8,講真的我訪問過教育部官員,他們答不出來。

有人就問我,不然你會怎麼做?

教育跟職業本來就扯不上關係,多少人學非所用?那是不是資源浪費呢?杜拉克說:學校將來必須有績效,它提供給受教者的績效,決定了他是否存在!

這段話很有意思,如果學校提供的只是專業知識,或升學的技巧,那我想補習班做的比學校好,不是嗎?他只是多提供了一項東西就是「文憑」。

所以我主張:

第一,把職業教育跟學校教育分流!

這個說法不是把職業訓練從學校抽離,而是把職業教育和證照制度結合,讓學校多一項工作。

這是一個大家比較難想像的世界,但是已經有初步在實踐,例如商學院現在學校已經開始要求要拿到相關金融證照,才能畢業!

我提的更進一步,就是更實際一點,更廣泛一點,之前我有提過憲政改革當中考試院的職權,就是用來實踐這個證照制度,證照要有用,他必須是和現實社會有關,大家看看微軟的證照,政府承認嗎?不承認,對吧!但是他好不好用?如果不好用,他的補習費不會是12萬。全民英檢好不好用?他已經變成全民運動不是嗎?但是有幾個學校辦這類教育?

我所謂與教育脫勾,就是我們可以有會計系,但是他不是用來產生會計師!他是用來研究會計制度的發展,產生專家學者的搖籃的。

所以政府必須廣招各家企業,工會,和高中以上的學校,研討我們需要哪些證照,每年修訂,每年來測驗,甚至改變研習課程,或者根本改變科系。這當然是變動的!

我不知道為什麼政治系不能去修會計?如果他研究需要,他不是應該去學嗎?財政學不需要會計嗎?不要說目前根本沒有這樣的設計,更糟的是你只要一提議需求,他們就決定自己開課,那不是資源浪費嗎?

早年我不能了解,什麼叫主修、副修,我認為念完大學不就是應該有一個系的名稱嗎?xx系畢業,不是嗎?...錯了,這種教育方式只是為了行政方便,跟教育需求是相違背的,教育應該是人們有選擇,根據需要來選擇,不是嗎?

有人罵我,你這不是要把學校補習班化,我問一下,如果一堆不需要的教育機構在浪費大家的納稅錢,你還認為這些人會認真辦學嗎?沒有競爭,沒有競爭力,他們跟裕隆當初有什麼差別?如果要浴火重生,脫胎換骨成為日產,那麼法令的鬆綁,開放競爭,才會讓教育資源充分落實!讓社會參與,我們的教育會更貼近現實。

.....................................................

第二,開放私人參與學校!

我不用私人興學的說法,就是因為我們的學校太多,不是太少,但是是效率很差,為什麼?因為學校經費大部分只來自學生學費和政府補貼。學校雖然現在要自籌,但是和企業配合的,我看只有王永慶的學校,明星技術學院,這是違反常態的。你知道微軟在大陸清大所設的講座課,一出手就是幾十億美金。所以他們的研究就越發達!

但是我們不能原因在哪裡?因為政府不鼓勵,民間捐款給教育單位只能折抵20%的稅金,所以企業大方不起來。

我看到美國的學費大約都是20-30萬,但是學生只要拿到獎學金,不僅學費沒問題,連生活費也有著落了。你看看我們的獎學金,還停留在每學期5000-10000元,光是請客說不定還要倒貼!

企業支持教育他無利可圖嗎?不,那是制度設計的問題,企業可以只支持一個系,當作他的研發部門,也可以學補習班跟學校拆帳,也可以招募新進員工,端看學校如何設計,我強烈主張,政府只要回到監督的立場,讓各校自行發展,沒必要事事插手,連幾個學分、修的課程名稱都要統一,真是夠了,這只是扼殺了教育的無限可能。

我們強烈主張,政府退居監督的角色,讓學校自由競爭,這才是提昇競爭力的方法。

...............................................

回到中小教育,我們稱為國民教育,政府也是在這充滿心機,處處想改變未來國民的發展方向(尤其某些政黨更糟)。

之前我提過我們缺乏「選擇能力」的訓練,也許大家對目前「多元化政策」有所期待,我講真的,他們只是把課本變成多個版本,這叫什麼多元化?教法變得複雜化,這算什麼多元?學生一進入學校,還是要從國、英、數、理、化(加上生物叫自然)、歷、地(合起來叫社會)、公民(又叫生活與倫理、或中華民國立國精神與憲法),從國小一路到高中,你不是都在學這些,這叫什麼多元?

所以我們主張:

第一,科目鬆綁:

為什麼我對歷史有興趣,我不能讀偉人傳記?我國文特別好,我不能先讀經史子集?彼得杜拉克說:過去的教育是彌補式的通才教育,未來將轉化為長才式的培養教育。我很認同!

我覺得多樣化讓學生選擇發展,他們會學得更快樂!數學不好,有什麼關係,晚點學嘛!等他有需求再學!每個人都沒這種經歷嗎?有些東西你就是開竅的慢,不是嗎?...我們在急什麼?誰說我在國小六年級,我們就要會因式分解?....讓學生自覺性去安排他們的學習科目,不是很好嗎?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一個很好的導師,輔助他們選擇,而不是在他們學習欠佳的時候處罰他們。

我主張將各種科目分等級,讓學習快的學生跳級,讓學習慢的學生可以有機會回去加強,或者只要基本的能力!

到了這裡,或許有人又要反對,你沒看我們現在學生程度越來越差?我承認,但是那是因為我們還是那些科目,然後把內容搞簡單,當然他們程度差,如果你分級呢?我跟你說,你會發現我們高中學生會在某些科目比大學生強!而且很快就會產生一堆大師級的人物!鼓勵一向是學習的動力!

還有人會質疑,那他們有些事不會阿?....我問你,你知道三氣周瑜的故事吧?但是你在生活中有用到嗎?不知道就不能生活嗎?

其他科目也是一樣,你因式分解不會算,圓面積不會求,那又怎樣?交給比你會的人嘛!你做你有興趣而且擅長的事,不是很好嗎?樣樣通樣樣鬆,你以為將來發展會更好嗎?

馬上又有人質疑,考試不公平阿!怎麼測驗出能力?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有去考過音樂,或是參加合唱團比賽!

你知道自選曲和指定曲的差別嗎?就是一個是規定,大家比的都一樣,另一個是自己選,你覺得你最會被感動的會是哪一個曲子?

所以我們主張:

第二,測驗鬆綁,讓學生選擇他考試的科目,和級別!

這樣一來,大家都會仔細思考他學得是什麼,並且全力以赴,也許準備考試測驗的單位會很麻煩!但是他們拿錢,不就是來做這些事嗎?而且教育本來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不是嗎?

.......................................

當然以上談的還是要回到社會改造運動之上,才有實踐的可能!

彼得杜拉克談到回流教育,也就是我們時常談到的充電或進修,這方面國內已經開始了,但是政府卻缺乏具體措施,大概是受到法令上不能圖利他人的限制。

如果投資一個企業,讓他能再教育他的員工,增加他的競爭力,不是會間接保障他們的工作權?有一些認證,不是會讓他重新尋找職業的時候,有更多的競爭力?

很多學校都已經開辦類似課程,也很多企管顧問公司、補習班在做這個市場,但是政府的措施呢?

我們今天投資我們的人民,就是投資我們的社會、投資我們的國家,甚至改造我們的社會,但是因為政府內部的問題,我們做的很少。

包含我之前提到的,家長的問題,我們不是只有在高中、國中搞個健康教育就好,我們也不能放任家長:「我是當了爸爸,才開始做爸爸的!」

政府必須開始這些投資,唯有這些投資,會減少我們後來負擔的社會成本。

政府現在因為意識型態、黨爭,一直沒辦法思考這些問題,我們來思考,公民意識的覺醒,和公民角色的責任,也是彼得杜拉克一直強調的,不要再被過去的麻痺教育和政黨宣傳所蒙蔽,思考一下,提出你的主張!

也許大家不是都贊同我的主張,但是你的主張是什麼呢?

.....僅將以上系列文章,獻給我真摯的朋友...正明



................................................................


另有一篇補述是回應一些朋友的

............................................

親愛的朋友,很興奮您能對我的文章提出批評與建議,我還以為我的主張不能引起廣泛的討論與思考,很感謝您的指教,其實個人在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文章完工後,仍然誠惶誠恐,因為深知由於這個題目實在廣泛又專業,基於個人時間關係,勢必無法充分表達我的意見和主張,尤其是在和熟識的族友討論之後,更充分了解到自己在學養上的不足(雖然本人曾修習完中等教育學程,並在補教業從事近十年的工作),更誠如一位族友指出,這系列文章只提出方向,並未舉列具體的施政方針。

承蒙大家的指教,我才能進一步的思考,在此我願意再次將自己多年思考的思緒再次整理,和大家探討:

首先,我同意您的說法,家長將是關鍵性的因素,所以我在系列文章之前,已經用一篇文章強調,這是一個社會改造運動,而非單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工作,但是關於「自我思考判別生活方式」這個學習過程,您認為該是發展在生命中哪個時刻呢?

這是一個蛋生雞雞生蛋的問題,從小就由父母決定的小孩,你期望他在高中?還是大學?一夕之間就學會選擇所愛,並且願意承擔後果,愛其所選擇的觀念嗎?我想那是不可能的!這是必須從小開始培養的!

記得我高中的時候,為了寫那篇教育專欄,我研習了從前的教育部長郭部長所撰寫的「比較各國教育」,他裡面談到德國在國小四年級就開始讓學生選擇是要從事職業教育,還是繼續升學。當時我很訝異,也百思不解,直到我的四姑姑嫁給一個德國人(他現在是淡江大學德文系系主任),和他深談之後,我才了解到人家是怎麼設計這個制度的。

德國人他讓小孩從小就學會開始選擇自己的職業,所以允許四年級的學生可以開始選擇自己的人生,但是他們也知道,人生的歷程將是在一連串錯誤選擇當中學習,所以他們充分能體諒「選擇錯誤」的情況,因此在制度設計上,也讓各種體制可以互相轉換,因此學生不會因為選擇錯誤就繼續唸下去,他們有充分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再次選擇,甚至彌補他選擇錯誤的補救方式都幫學生想好了!

我舉我姑丈的例子,他就是那種四年級開始選錯行的那種學生,他是選了職業訓練,不過5年後,他後悔了,他要回到正規體系來,繼續唸普通高中,政府提供了完全的機會讓他輕易的轉學,甚至因為課業跟不上,政府來提供免費的補習(德國學校教育已經是完全免費了),讓他能跟上進度,當然他後來一路唸到中文博士,我問他他當初是學什麼的,他說我是修汽車的!

我聽過一場胡志強的演講,他談到英國的教育和美國有何不同,他說英國是種一棵樹,讓他自由成長,最多修剪他,扶正他;美國則是做罐頭,大家都一樣!

我深信要現在學生立刻做選擇是一件殘酷的事,改革不是一夕一步到位,我們要有步驟,循序漸進的來,您提的很好,親子教育也是我要推廣的一環,我們可以稍加計算,什麼樣的父母必須受回流教育,什麼樣的學生(高中或國中,甚至小學開始)在學校就開始安排親子的課程,這樣讓這個家長不足的情況,能逐步獲得改善!

不過,我覺得首要之急,是學校的態度,中小學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吸引不了學生,學習不良甚至中輟生比比皆是,主要原因在於學校不思考、不用心!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不需要競爭!

你看看現在大學這麼多,你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大學、技術學院的廣告?還有學校越來越有特色?

我在補教業呆這麼久,我沒看到補習班會不絞盡腦汁吸引學生的,無論他是要考試的,還是學美語、才藝的,大家不僅比師資,還比設備!

他們會虧損嗎?大部分不會!他們學費一致嗎?當然不,因為學費也是他們招生的利器!

台灣大學是全國大家羨慕的最高學府,但是他還在虧損!

為什麼?...因為他們等著政府補助!

如果政府今天不補助學校,直接補助學生呢?接下來不控制學校必須一致、一體化呢?....那會發生什麼事?

學校必須跟補教業看齊,他必須開始學會吸引學生!

有人又擔心,教育不是這樣辦的!又會煩惱這樣教育會不普及!

觀念的改變是需要時間的,不過大家想一想,哪件事政府來辦會辦的好?別忘了公務員的心態啊!

早年我接觸師大的學生,我真的很想揍人,更糟的是我好擔心把我的兒子交給這些人,你知道嗎?他們是一群要鐵飯碗的人,你覺得他們會不怕麻煩的因才施教嗎?

學校怕麻煩,老師怕麻煩,聯考才會存在,因為他最簡單!

希望這些意見能讓我們激發更好的討論,期待您的再次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