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飛漲即使媒體不猛烈報導,恐怕大家也應該「親身體驗」了。二、三年前我就談過類似問題:「三通不會是萬靈丹!」因為問題會在三通之後才逐漸發生。當然,我不是反對三通,而是主張快點做,我只是提醒大家:「三通只是把和中國貿易的地位拉平等了,把國際貿易機會拉平等了,把台灣和日本、其他三小龍、亞洲五小虎的地位拉平等…」但是之後呢?機會均等,不代表實力相當。我們錯失了將近20年的建設,來因應中國的崛起。以最直接的航運相關的快遞服務來說,即使現在我們現在急起直追,也很難趕上新加坡的規模,唯一的方式一定是降低獲利,擴大公共建設投資,還要增加稅率補貼,吸引到外資投資來追趕,但是就像作生意一樣,已經虧損了,不僅要繼續加碼投資,還要再降價求售,即使能扭轉乾坤,也很難搶回龍頭地位。

金融算是硬體投資上較容易跨入的領域,但是我們恐怕也很難和香港搶這樣的地位,因為這不是只有硬體建設就好,還有最需要時間的人才培養,假設要符合執政黨的說法,要以本地人就業為主,那更是難上加難。

我檢視兩位總統候選人的主張,尤其是批判「一中市場」的謝、蘇兩位前院長的邏輯,最讓我感到困惑,似乎他們不打算開放三通,還是要繼續讓台灣的經貿地位處於自我矮化的地位,別人外銷中國就是直接出貨,我們要繞一圈,讓不相干的香港、澳門、韓國、日本先賺一手運費差價?如果他們開放的是有限度、管制的三通,那麼標準又是什麼?批評還未形成的兩岸共同市場,說是會造成「查甫找嘸工(男人找不到工作)、查某找嘸尪(女人找不到老公),與兒子面會要到中國黑龍江」,「一中市場若開始,滿街黑心的食品,蒜頭、牛奶、枝仔冰,要買買嘸一項真(要買買不到一樣是真的)…」,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東協幹麻積極要推動共同市場?還要推動加三(中國、日本與韓國)?難道東協十國都不擔心他們更弱勢嗎?兩位前院長難道不知道台灣長期經濟邊緣化,就是我們目前無力對抗通膨,造成民生困苦的主因嗎?

相較於長昌陣營,馬先生、蕭先生又顯的太過天真,三通當然可以掌握在我們手上,共同市場就得仰賴中共的善意了。我們有什麼籌碼?有什麼優勢?台灣是個幾乎要仰賴進口的國家,鎖國當然會造成無法因應物價飛漲,幾年來,我們是靠著享受中國便宜輸出帶來物價穩定的好處而苦撐著(美國進口最多中國貨,才能維持長期低通膨的國際穩定,當然啦!沒聽說他們都被毒死囉!),還可以支撐台灣內需市場,當中國轉出口為內需,幾乎變成是狼吞虎嚥的搜刮所有物資,通貨膨脹就不可避免,台灣就得思考對抗國際通膨的策略,無法漠視內需市場長期經濟停滯的狀態,因為這樣會帶來更可怕的停滯性通膨,造成惡性循環的大蕭條。

當然,兩個陣營都想到提升經濟產值來克服國際通膨,而增加出口是兩個陣營共同想到的主張,不同的是馬蕭找市場,長昌則是找回生產工廠,希望一兼二顧,同時解決通膨和就業問題;以大家能夠理解的方式比喻,一個就是做業務,另一個做黑手,誰的地位比較高很難講,誰先誰後,也像雞生蛋、蛋生雞,不過,以我敎創業的角度來看,我是傾向先找到生意,再找商品,不然只是製造債務。問題是增加出口可以增加產值,卻無法增加太多就業機會,即使增加工廠,也是得犧牲勞工權益(薪資)才能和現在火熱的越南競爭,其實對於和緩或對抗高漲物價的通膨還是緩不濟急。

馬先生當然還有提出開放大陸客觀光做為配套來解決就業問題(他原本出口政策沒完全解決的問題)。觀光的確能像出口一樣帶來外匯,又能讓觀光客分擔內需物價平衡,刺激內需市場,還能增加就業,帶動經濟良性循環,除了垃圾,也沒有大型污染,一舉數得。只是我覺得馬先生的主張和目前執政當局在談觀光倍增計畫一樣,流於膚淺,也和我談的一樣,三通一時熱之後呢?

出口要增加優勢得靠人才、技術提升,也是我主張教育改革要持續的原因。觀光也一樣,得靠深層文化內涵和國際化的視野來吸引長期的觀光客。出口貿易以後有機會再分析,因為這牽扯到國際供應鏈的關係,我先談談我觀察到的國際觀光要素。

除了秀麗風景之外,人為的觀光誘因創造,其實往往需要有極大文化內涵,以迪士尼樂園來說,大家會被吸引越洋去迪士尼玩,不是因為遊樂設施好玩而已,而是迪士尼而熟能詳的卡通人物:米老鼠、唐老鴨…,甚至是後來的電影所造成的國際影響。所以先軟體後硬體,台灣也有類似的東西,例如偶像劇的明星、王建民、李安,我覺得政府如果投資在他們的故居行程、成長歷程之旅,應該是本小利多的投資。

可是問題在於眼光,我舉例來講,我以前主張將孫立人將軍的故事搬上大螢幕,卻有人主張要幫他立碑蓋紀念館,我著眼的就是孫立人將軍的國際知名度,他在英美戰爭史上有一定知名度,又能激發中國大陸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還能誘發日本人的欽佩(他被日本人稱為中國戰神),光是炒作這樣的議題,就像鄧麗君一樣能吸引許多觀光話題。而蓋碑立廟就是內銷,關起來給自己台灣人爽,就像我們搞廟會大拜拜,竟然美其名為宗教民俗季之類的,認為會有很多觀光客像看鬥牛、奔牛節等等的活動,千里迢迢來台灣觀光,孰不知如果沒有多部知名好萊塢電影的背景推波助瀾,應該也很難形成國際知名度。

政府赤字嚴重,其實經不起我們的政治人物這樣隨便揮霍,如果無法搞清楚整個觀光必須擁有國際觀點,只為了政治立場,就主張地方民俗優於故宮博物院,隨便亂灑錢,當然觀光客倍增不起來。今天看到中時有一篇投書,講到運用海運取代蘇花高的替代方案,既便宜又環保,又能快速達成目標,我就深感佩服,而且文中提到歐洲國家,尤其北歐,早就積極推動運用天然資源交通取代破壞環境的道路規劃,讓我想到我在旅遊頻道看到的北歐特色的確如此,更是具有高度國際觀的見解,可惜的是我們的政治人物有多少這樣的想法呢?從事休閒旅遊產業的從業人員有嗎?民眾呢?你、我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