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背影」讓人動容,不能自已,今報載的台南縣林彥宏小弟弟所寫的「背影」更讓人鼻酸,讓許多成年人無地自容。

「我發覺到爸爸老了,而我卻長大了,這是我一直沒有發現到的…。」雖然沒有見到全文,光是這句話就讓我沉吟至今。昨晚是父親和我自母親過世後長談最久的一次,夫人返鄉掃墓,家裡剩下父親和我兩個人,自母親過世後,我總是忙於事業,偶有時間關心國事,總是刻意忽略父親的存在。可能內心深處對於母親的舊病復發,歸咎於父親的任性;也可能是對於奉養母親的遺憾,寄情於公事,希望能夠讓父親過他想過的日子,對於價值觀不同的生活,我刻意忽視而不干涉的態度。

昨夜的深談還得歸於夫人對於父親的關懷:前些日子,夫人提醒我要帶父親外出用餐一下,以免他自己吝於對自己好一點,都不敢去享用他最愛的美食。夫人問我:「爸愛吃什麼?」我突然一時語塞,我能如數家珍說出母親喜愛的菜色,對於父親愛吃的菜餚卻說不出十樣。「那他不吃什麼?」夫人再度讓平時口若懸河的我說不出話來。除了父親最近腰痠不敢吃竹筍外,我還真不知道他不愛吃什麼。

由於夫人不在家,我鼓起勇氣邀請父親去半畝園吃飯,這是我小時後記憶中他帶我們去吃最多的餐館,從路邊攤吃到變餐廳,應該不會不喜歡吧!?看得出來父親很高興,但是他還是說:「現在很貴吧!我從餡餅漲到35元之後就沒去吃過,真的太貴了…」我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我不敢告訴父親現在漲超過40元了,而且那還是去年我和客戶去用餐的價格。之後父親開始回憶起過去我們一家人一起用餐的餐廳和他們的現況,之後話題又聊到我們一起去的旅遊,雖然我們的記憶有很大得出入,但是我還是耐心聽著他繼續講,即使我去準備晚餐,他依然餘興不減,繼續滔滔不決…。

我回想起修道故事小品集裡面一則小故事:
明朝安徽省太和縣的楊黼,辭親入蜀,訪無際大師。遇一老僧,問所住。黼曰:「訪無際。」僧曰:「見無際,不如見佛。」黼問:「佛安在?」僧曰:「汝但歸,見披衾倒屣者,即是也。」黼遂回。一日,暮夜抵家,扣門。其母聞聲,喜甚,不及衫襪,遽披衾倒屣而出。黼一見感悟,自此竭力孝親。年八十,誦偈而逝。

白話文的意思是:「太和人楊黼,一心想要修行、要得到解脫,就辭別了母親到四川去拜訪禪宗一位很有名的祖師──無際大師。

  半路上,楊黼遇到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問他要到哪裏去?楊說:「我要去拜訪無際大師。」老和尚說:「你要去拜訪無際?那不如去見佛啊!」楊說:「見佛?佛在哪裏呢?」老和尚說:「你現在就趕快回家去,進家門的時候,會看到一個披了棉被、倒穿著拖鞋的人,那個人就是佛的化身!」楊黼一聽老和尚說得如此肯定,二話不說,掉頭就往回家的路上走!

  當楊黼趕到家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他上前敲了敲家門:「開門哪!我回來啦!」他的母親在屋內一聽兒子回來了,高興的不得了。來不及穿衣著襪,隨手抓起棉被披在身上、套著拖鞋就出來開門了;在匆忙中,連鞋子穿反了都不知道。

  楊黼一看這位「披了棉被、倒穿拖鞋的人」,竟然是他的母親,當下就感悟修行應從何處下手了!
  
  從此他竭盡心力孝順他的母親,成為一個很有名的孝子,一直活到八十歲,就在誦經念偈時安然而逝。」

很早以前就聽過這個故事,到今天回想起來感悟更深,與其在來不及的時候,凝視父親的背影遺憾,不如在現在父親還康健的時候,牽著他的手和他一起去吃頓充滿回憶的飯。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又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親愛的朋友們,在大家汲汲於追求自己的夢想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在家的披衾倒屣者,無論如何,生命的圓滿往往就在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