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樣的軍事說法來說明政府最近的漲價政策實在清楚不過了。許多批評就是針對這樣的做法而來,無論是批評政府欺騙,還是認為政府把人民當成賊,都是因為政府施展了這兩項手段。不是要為政府辯護,可能政府這樣的做法或許是傷害最小的辦法。

這兩項做法應該分開來討論,我不知道政府是否是刻意把這兩項手段一起使用,或是無可奈何的做法。但是放眼古今中外,這兩項手法都是政府經常的手段。尤其民主社會,放消息、測民意水溫,凝聚共識都是經常的辦法,甚至是政黨凝聚向心力的基本策略。

最近商業週刊有一篇社論要政府不僅模仿蔣經國,更要學學雷根,因為雷根被稱為偉大的溝通者,當然其實雷根是很好的宣傳家,溝通不是雙向,而是單向的讓人民支持他,甚至他犯了大錯(尼游案),人民也願意原諒他,這樣的例子,真的不多見,我也不認為有誰學的來。不過,我倒是認為柯林頓反而是個好例子,柯林頓第一任任期的時候和國會鬧得非常僵,因為他倡議改革,但是項目太繁雜,戰線拉太長,既無法獲高民意的支持(因為人民因為議題分散而支持分散,之間又太多議題相互矛盾),又得罪太多人,所以甚至讓國會封殺預算,讓聯邦政府發不出薪水而接近停擺。

如果雷根是個偉大的溝通者,那麼柯林頓就是個偉大的反省者,他在第一任任期一半的時候,開始縮小打擊面,以全民會支持的健保政策作為主軸,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終於讓政績斐然成為他連任的籌碼。他用的手法,就是先拋議題測水溫,讓民意來決定他的施政方向,甚至讓敵人浮出檯面。

這次新政府放漲價的方向球,其實在還沒交接的時候就開始放消息,目的就是在讓人民有心理準備,大家可以看到媒體幾乎已經承認漲價是不可免,其他就是細節問題,所以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群眾運動或衝突,就是這個原因。

當然突襲手段,政府表面上說法是避免危險囤積,危及功公共安全。不過,在我來看,應該是避免社會上不公的情緒發酵,甚至是打擊更惡化的通貨膨脹。

台灣是輸入型的經濟型態,油價上漲絕對會衝擊所有物價,而通膨是隻可怕的惡虎,猛虎出閘,往往一發不可收拾,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穩定下來,甚至會弄到政府手足無措,所以打擊進一步漲價預期,打擊貨幣貶值為當務之急。

只是令人擔憂的是,突擊手段固然有效打擊投機份子的炒作,但是對於境外型通膨危機,政府似乎還沒完全的對策,尤其是政府現在更是因為財政困難而手段有限,所以有的評論家揶揄政府似乎期待7月份的陸客觀光成為經濟唯一的回魂丹,也是言之成理。

目前國家經濟情況危急,只能說希望政府真有能力可以力挽狂瀾,在穩健中尋求方法,而靠天佑台灣不出大亂子。至於佯攻與突襲的手段,是一時的手法,不是長久的黔驢之技。我相信這個新聞不會超過兩週,但是後面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