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的人力發展部執行長為我的「財富接班人」寫推薦序,當中提到兩件事,一是把自己的名字當做品牌來經營;第二是尋找生命中的伯樂。第一個觀點我十分贊同,因為唯有重視自己,才會獲得別人的重視。

但是第二個建議我有另外的看法,我認為尋找伯樂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雖然我們生命中有許多貴人,我想郭執行長應該是這個意思,讓貴人欣賞你,我是引伸她的想法,點出一般人誤解之後的思考,一般人希望的伯樂卻是沿路拉拔自己的「明主」,如果一直想要找個伯樂或明主,從頭拉拔自己,讓自己飛黃騰達,恐怕是會失望了。

其實我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到處尋找伯樂,甚至應該說找個「明主」,尤其是我在擔任選戰傭兵的時候。我曾經幹過一個議員的競選總幹事,當時不到三十歲的我也被稱為最年輕的總幹事。不過後來我就和候選人意見不同,我總認為從事政治工作是要福國利民,就是要除舊格新。但是很多候選人不是這樣想,他們思考的是怎麼打贏選戰,所以擁抱支持的黨內群眾才是他們要做的事,不論事情合不合理,只要能獲得群眾的歡呼,有票源,那就是正確的事。不過讓我最失望的是呼口號是獲得掌聲是一回事,真正照顧支持者,又是另一回事。

當我自掏腰包招呼志工吃晚飯的當下,我不禁搖頭嘆息,一個台大的工讀生問我怎麼回事,我跟他搖搖手,很悲哀的說:「怎麼找不到一個可以終身跟隨的明主呢?」這個年輕的女孩子說了一句我終身受用的話:「學長(大家都叫我學長,即使我們不同校,她還是跟著大家叫),你幹麻要找什麼明主呢?你可以自己做明主啊!」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亦然決然辭掉這個工作,也不再參與政治活動,我決定要開始展開尋找自己的路。

很多年之後,我終於理解了這個小朋友給我的啟示,我們尋找的可能不是伯樂,而是生命中的「諸葛亮」。翻開三國演義三顧茅廬的故事,我們就能夠很清楚知道這個道理。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劉備是諸葛亮的伯樂,但是我們看看當時劉備有什麼條件當人家的伯樂呢?流亡到荊州,寄居在劉表帳下,甚至因為被劉表的蔡夫人懷疑,還被貶到小沛練兵。北方曹操已經在官渡擊敗袁紹,一統長江以北,挾天子以令諸侯;長江以南,孫權三代經營,固若金湯。劉備擁有什麼呢?將只有關、張二人,士兵不滿三千。如果諸葛亮依然耕讀於臥龍山下,劉備還不知道何去何從。

諸葛亮最大的貢獻就是在於提升了劉備的視野,未出茅廬已經規劃了天下三分,最厲害的莫過於後來歷史真的照諸葛亮的劇本演出。無論三國演義有沒有加油添醋,諸葛亮還是三國時代最厲害的角色。

但是我這裡所說的尋找生命中的「諸葛亮」,不是真有其人,而是尋找能提升自己視野的方法。可能是一本書,或者一堂課,也可能真的有個人,是老師,或者我們叫他師傅,也可能是個朋友,亦師亦友,也許我們叫做良師益友。而且不同時期,我們要尋找不一樣的「諸葛亮」,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只看到三國鼎立,但是卻沒有辦法統一天下。如果要從「三國分立」,進化到「一統天下」,我們只能不斷的尋找不同階段的「諸葛亮」。

這又回到1111人力銀行的郭執行長所下的副標題「用學習累積財富」,不停的學習,不停的提升個人的視野,才能讓自己追求一波一波的成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