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輔導工作意外引爆這個話題。一位知名的大飯店人資經理在我去完出版社之後和我碰面,因為遲到一點點,所以我跟他說明上個行程擔誤的原因。他聽完之後, 突然告訴我:「黃老師,你要擔心的不只是出版社配合問題而已,更要擔心你們是否能跟上時代的腳步,電子書看來會改變整個出版生態呢!」我搖搖頭,還算肯定 的說:「應該不會這麼快。」我知道這位經理人是受商業週刊最近頭條標題的影響。但是他可能沒有看仔細,或者應該說他對出版市場不熟悉,也對網路市場不熟 悉。

我對於未來世界的發展不是沒有想像力,而是那是誰想出來的未來呢?或著幻想出來的可能只是另一場泡沫?無論是否熟悉網路科技,許多人都認為在未來許多事情 都會搬到網路上,尤其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網路工程師更是老愛這樣想,希望把世界都變成宅男、宅女的天下。或許網路真正改變了我們很多生活模式,但不代表著生 活中原本許多的美好都要變成虛擬世界的一環。我們大家除了在冷冰冰的螢幕前享受購物的便利之外,不代表我們得喪失了在豪華百貨公司裡散步的樂趣,更不代表 我們不能到大賣場裡去散心兼試吃,對吧?

我有認真看過這篇商周的報導,如果你跟我一樣認真看仔細,你就會發現做這個春秋大夢的這些傢伙不是硬體商,就是工程師。買書、讀書,不是只有閱讀這件事而 已,甚至我懷疑這些電子書夢想家一年看過幾本書,逛過幾次書店。我承認我也會在網路上買書,不過那是在我很確定書名或者作家的時候。大多數的時候,我喜歡 逛書店帶給我的驚奇,我想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想法,而是許多在書店那些閒逛的人的相同樂趣。這種生活上的快感不是「精準搜尋」能取代的。

一年我看了不少書,大約有六十幾本,不過今年讓我感到十分喜悅的,卻幾乎都是我在書店偶然發現的驚喜。過去我和那些被罵半死的政府官員一樣,把大前研一、 克魯曼奉為我關心政治經濟的思考皋臬與思想準繩。不過前些日子,我在書店裡發現了日本經濟學家辜朝明的著作,開啟了我另一些思考。這本書的外表設計並不怎 麼樣,書名也很普通:「衝擊波X 2」,但是意外總是這樣發生,我就隨手翻了它幾頁,突然發現這個傢伙把經濟學許多道理說的很淺顯(當然不是淺顯到連小學生都懂)。譬如把錢變大的貨幣供給 當中的貨幣乘數理論,他舉的例子就讓我深刻難忘。還有更酷的是他解答了我一直存在的疑惑:「真有債留子孫這回事嗎?」當然,他用病人吃藥的實際生活例子, 來形容民主政治當中因為任期制,政權更迭之後,經濟政策反覆無常而導致沒有效果,就好像病人以為病情好轉而自行停藥的情況,所以病因一直無法根除。這些解 釋與說明都在在的震撼了我。尤其是他並不像克魯曼和大前研一經常扮演經濟解決方案,普世相通價值的救世主,而是不斷地以不同的因素會導致不同的結果、不一 樣的成因要運用不同的理論策略來說明,即使國際金融、貿易會有國家間彼此的連動,但每個國家還是有不同的問題。最令我有好感的是,他多次在文中稱讚台灣的 經驗與看好未來台灣的發展,相較於國內老是因為不同政黨執政就唱衰對手的傢伙,辜朝明還真的深得我心。

當然,我可能以後就在網路書店上搜尋辜朝明,而不會錯過他任何一本著作。但是我會放棄書店的驚奇嗎?當然不會!甚至最近連大賣場都成了我尋寶的地方。我的 出版社出來就是家樂福,所以我經常會去購物之後,順便回家。有一次,我認真的看看家樂福是否擺了我的書,就在我的書的旁邊,放了一本「馬英九必修的10堂 課」,本來以為是失意政客或者討厭的名嘴出的爛書,沒想到是一位香港的企業家給台灣政府的一些忠告。在讀這本書之前,老實講,我對於台灣一些發展十分憂 心,譬如對吸菸者趕盡殺絕的氣氛醞釀,很多人會質疑我的動機,所以我不曾發表過這些觀點的想法,但是這本書擺明點出和我一樣的憂慮:「一種菁英主義者的複 製」,書裡面寫到:「他(馬總統)反菸、反檳榔、反色情、反徹夜狂歡。相對的,他愛運動、愛環保、愛科技、愛乾淨,所以所有的建設,都朝這幾個方向前進… 但過度偏愛這類施政,自然會排擠其他方向的建設,忽視另一類人的需求。」作者還舉了蔣經國的例子來證明這樣的思考缺乏同理心:「過去蔣經國可不是這樣。他 自己不抽菸,但在物價飛漲時,下令長壽和米酒不准漲(當時的確只有洋菸、洋酒漲價),理由很簡單,基層的人靠這些東西過活。不論道德與健康上對與錯,他不 能讓基層的人買不起這些必須品。」我無意把這樣同理心的思考和88水災救災不力連結在一起。但是,二次大戰前,希特勒也曾經利用過相同的理由規範亞利安民 族的生活典範,最後就是把猶太人送進毒氣室和焚化爐。所以我對於國家一些倡導排擠某些人民的運動總是戒慎恐懼,我已經受不了馬總統口中老是盛讚的新加坡乾 淨美麗,因為那是嚴刑峻罰推砌起來的,尤其是落後象徵的鞭刑。我當然更不希望台灣最後變成像席威斯史特龍主演的超級戰警( Demolition Man)裡面連說髒話都不行的奇怪太平世界。

除了這種深刻的觀察之外,這本書還敎我許多用數字看政府管理的方法,更是讓我驚喜連連。我想作者應該不是大量生產的作家,所以可能網路上要發現他著作的機會微乎其微,如果變成電子書下載購買方式,或許我永遠也不會發現這本書。因為光是看書名,我根本就不會想去買它。

另一次大賣場驚奇則是王偉忠的新作:「我是康樂股長」。我以為「謝謝大家收看」已經是王先生的唯一著作了。沒想到他竟然寫起專欄(這就是電子報的缺點,通 常電子報的內容豐富到你不會每一頁都看,而且這還是我每天必看的電子報,但都沒發現他的專欄。)更重要的是,我在書店從未看過這本新書,但卻在大買場最後 一排架上看到。這家大潤發還是我不經常去的賣場,利用午間休息偷空去逛逛,到了結帳的時候,距離我和HOLLA人資主管約定的時間只差5分鐘。還好就只有 一條小小的街道,衝過去雖然滿頭大汗,還好還趕上輔導時間。

我一直很喜歡王偉忠的筆調,他和我家夫人一樣都是天生幽默的人,和幽默的人一起生活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和有相同背景的人一起回憶過去成長的歷程更是笑聲 連連。我不是個幽默的人,我只是嘗試讓自己放輕鬆,王偉忠說他遇到年輕人告訴他:「蔣介石為什麼當年要攻打台灣?」他能很幽默的說:「似乎我錯過一段我沒 經歷過的歷史。」而我只能跟夫人說,現在的年輕人不大讀書,把蔣介石、蔣中正和蔣公當成三個不一樣的人。雖然我也是在講笑話,不過那種幽默的層次就截然不 同。

王偉忠在這本書裡面有提到這次電子書風暴的始作庸者—何飛鵬先生,只是他講的是他們之間打高爾夫球的趣事。不過王偉忠對何先生的描述,讓我聯想到一位朋友 對於何先生的批評,說他太過於工於計算,譬如這次電子書風暴,他先在前幾期週刊用不同的主題提到商周即將邁向電子化的未來,然後用一整期週刊主題來做宣 傳,這樣的行為,我的朋友認為就是算計太多。但是我對何先生的看法則和王偉忠看法一樣,王偉忠說何先生太過於認真,打球時,對於像李崗一樣偷偷摸摸移動一 下球,何先生認為這是作弊、不誠實。王偉忠認為:娛樂嘛!幹麻斤斤計較?有時候,偷喵那種鬼祟的動作,更是娛樂的一環!

這種悠遊的豁達,讓我想起我奶奶曾經告訴我,一根手指向別人,另外四指則是指向自己,我祖母告誡我說:「做事可以認真,做人可以認真,但是待人接物卻只能 真誠,不可以認真指摘別人」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道理。不過,後來我更加深層的領悟,如果我們生活都這麼嚴肅,人生哪來什麼樂趣 呢?我想何先生用自己的媒體為自己宣傳一下,就像李崗導演偷移球一樣,有這麼嚴重嗎?我這位朋友就是沒有看王偉忠的書,無法領悟那種幽默生活的樂趣,而我 則是對此有所領悟,才把我家夫人娶回家,有時候看看書,有時候看看我家夫人,生活樂趣都盡在其中了,不是嗎?

話題回到逛書店的樂趣上來,雖然我能想像未來書店像「時光機器」那部電影裡面的圖書館一樣,我們還是能透過虛擬影像看的到書架層列著書籍,還有個解說員來 說明每本書的重點和關鍵,但是比自己在書店閒逛,指間在書頁間翻動,能快速翻翻自己有興趣的章節,再決定要不要買,這樣的驚喜與樂趣,虛擬世界總是少了很 多。

除了讀書人的樂趣之外,電子書不會一蹴可及還有很多原因。首先是閱讀的認知,書籍畢竟不像報紙、部落格都是短篇的著作。如果如同周刊當中想像的,能隨取一 段購買,恐怕內容就支離破碎了。當然就小說來講是另一種例外(真實世界也有所謂連載),小說加上討論區,能夠討論結局或投票的構想也很棒。(要看作者的風 格是不是喜歡大眾改變他的原創),我想教科書電子化也十分可行,畢竟巧虎已經流行很多年,教科書本來就是設計以章節、單元來學習,拆解購買也不成問題。不 過書籍的分類不是只有教科書和小說兩種,還有許多書,不是能夠拆解來購買。

周刊還報導說能大幅降價,卻能因為減少出版社剝削,而提高作者的收入。作家可以和亞馬遜、博客來直接合作,版稅能夠提高,而且可以很精準的確認銷售量。我 相信這些都是網路的優勢,但是他們忽略了集體的力量。(哈哈,這反而是網路的原創精神,和最大力量來源。)當年新力的Bette錄影帶輸給松下的VHS系 統,很大的原因就在於松下是利用技術授權給VHS的製造商,而新力打算自己做。在眾志成城之下,Bette就敗下陣來。即使是微軟的成功壟斷,也飽受 Linux的威脅。方興未艾的電子書市場怎麼可能一下子就由網路通路商壟斷呢?

出版事業沒有雜誌寫的這麼簡化,作家分散而聯繫不易,各種經銷商與通路書店也不會坐以待斃,尤其是出版事業的網路科技化極低,常常誤用網路科技而造成自己 的損害,因此腳步也不可能快到哪去。就像我去一家連鎖書店上課所舉的例子:金石堂是著名的書店通路商,他們架設網路書店希望提高銷售力,但是卻往往降低了 毛利與營業額。如果經常在網路上買書的朋友就一定會發現,金石堂是所有網路書店裡面定價最低的,售價從79折到85折。但是到書店裡面,即使使用貴賓卡, 卻只有9折。那麼聰明的消費者會怎麼做?到書店看好書,再回來網路上買。有實體通路的店家,往往忽略掉這樣的經營矛盾,因為他們將網路銷售單位獨立成一家 公司和自己原有的事業打對台,而自己從來沒有發現。

等到真的電子書暢行了,其實這些出版業者會發現出版的成本變高了,因為大家對於電子化的產品會有更高的期待,雖然電子顯示器能夠節省書的重量,但是我很難 想像大家帶著NB,又帶著一樣大小的顯示器。或許類似手機、PDA可能一點,但是對我這種弱視的人來說,又太吃力了。手機最大的樂趣還是在玩電玩(類似以 前掌上型遊樂器),不是嗎?所以大家不會期待電子書和傳統書籍一樣是只有閱讀而已。他們會希望有聲光效果、生動動畫、與互動模式,所以將來製作書不是一個 作者在夜深人靜當中振筆疾書或敲著鍵盤一個個把字key出來,而會是一個團隊,作者、動畫師、程式設計師…。這樣一來,怎麼可能提高作家的收入?網路經營 商又怎麼降低成本?最後還是得透過出版社的分工,才能有效降低成本。

傳統書籍會不會消失?或許會,但是應該沒有這麼快。書店會不會消失,會不會像周刊描述一樣被咖啡店取代?大賣場、便利商店都在賣書,書店似乎還是屹立不 搖。我建議這些科技的夢想者,除了認識科技,還要認識人性,畢竟書籍和音樂不一樣,不是載具(mp3)的問題,還有更深層的文化因素。當然在他們想出來之 前,我很高興自己逛書店樂趣不會一下子消失的無影無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