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間有些打斷,因此思考上有一些轉折,所以將這篇2004年的文章,切割成兩個部份,希望大家會喜歡。
....................................

無名者~悠:

本來想一口氣寫完關於軍事方面的問題,但是臨時有事去台中一趟,所以思緒打斷了,想了很久,才又動筆。關於您第二次的回覆,我個人感到十分興奮,畢竟很多年輕人都有好的正確觀念,糟糕的是我們的社會環境和教育體制吧!我們總是期望年輕人,做好學生的本分,中小學是這樣,到了大學還是,甚至我唸碩士,還是硬比我高中畢業就出社會工作的朋友矮了一截。孰不知「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如果每個人都不關心國家大事,還把關心阿妹她在哪裡唱了什麼歌,說了什麼話,當成國家大事來應對,那真的「吾國危已」!

很多關於政治的觀念,我今天還是擺一邊,先談談軍事方面的問題。孫子兵法第一篇「始計第一」,第一句話就開宗明義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蘇東坡在他的名著「教戰守策」當中更說:「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雖平,不敢忘戰。」為什麼大家都這麼說呢?

因為軍事準備是很花時間的,所蘇東坡才會說:「此其患不見於今, 而將見於他日。今不為之計,其後將有所不可救者。」我們學軍事的人都知道一句話:「我們今天準備的是上一場戰爭。」這句話說的本來是指我們現在的戰爭方法與戰術規劃都是根據上一場戰爭而來,隱含的意思是:「通常我們準備都是過時的東西!」但是也明白的告訴我們我們必須長期的準備。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尤其是現在高喊著「軍事事務革新」、「打一場高科技戰爭」...這個「超限戰」的時代。操作高科技武器不是只有「按鈕的戰爭」,而是整個戰術都必須重新修正的問題。我們在戰略所的時候,曾經跟將軍同學請教過,移轉一個師的正面,要多久時間?他的回答很保守:「最快要一個禮拜!」當過兵的人就知道,移防一個旅(3-4個旅等於一個師),大概都要半年規劃的時間。沒有幾個將軍能像巴頓將軍一樣,在3天之內連趕3-400哩路,去解101空降師的巴斯通之圍(可以看HBO諾曼第大空降或巴頓將軍傳,當時英軍將領都說要2-3周)。

熟悉一台F5E和F16是完全兩回事,他們的操控方式全然不同,不是丟一台F16就叫原來的飛行員直接上場,那是會死人的。幻象2000更是誇張,他是法語的操控方式,習慣也跟美式裝備不同。(差別雖然沒像電影火狐狸那麼誇張,但是據我空軍同學說,觀念就有極大不同。)

所以國防建設為什麼不可偏廢,在於它需要時間來建設、裝備、訓練,並且改變戰術戰法,更需要時間!要廢棄國防很容易,但是要重新武裝,就要很久的時間。我不知道中共是不是我們最後的敵人,但是一旦我們需要武力自保,捍衛我們的家園,如果不靠平時的整軍練武,戰事一開,不是你喊「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就能全面迎戰的,這樣只是叫大家去送死。猶太人在2次大戰期間,為什麼活活被送進毒氣室而不能抵抗?因為他們沒有保護他們的母國,你以為誰會關心呢?英國人嗎?還是美國人?我們的漁船常常被菲律賓、越南扣留勒索,能保護我們的也不是中共。(雖然我們的海軍也不常做這些營救工作,但是這是他們的工作,至少還有在海上巡弋,減少這類事件發生,希望未來他們能肩負這樣的工作。這類問題太複雜,稍後有機會再討論。)

總之,除非我們真的認為任何威脅不存在(包含恐怖份子),我們很難廢除國防。
.........................................................

廢除國防之議,首先來自之前在野的民進黨,不過後來一直沒有成為民進黨的主流議題,最多像阿扁在做立委期間,用來打打弊案。現在的在野黨也很清楚這個問題無論從國防目標及國防策略這個觀點討論起,爭論都還很多。所以怎麼可能能用來作為凝聚反對運動的核心思想呢?所以,你看國民黨很少談,因為他們習慣做執政黨,深知國防問題之複雜。會提反軍購的,大部分是親民黨,不過也很零星。而現在想把它作為訴求的,卻是由一群文化人和學術界所組成的「民主行動聯盟」。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我個人認為萬萬不可,因為這不僅是牽扯到國家根本的問題,也會讓反對運動被「國家安全」大帽子扣住,而一下子就陷入分崩離析的境地。

當然我知道國防的問題弊病叢生,大家舉的例子都沒錯,加上我自己服役期間,規劃過國軍的作戰計畫,所以弊病之處,我知之甚詳,但是因此而因咽廢食,倡導廢除國防之議,卻是會讓大家後悔莫及!只會讓親者痛,仇者快!

國內的政爭一向很劇烈,大家習慣用統獨來相互抹黑,有些人士倡議用政策來辯論,我當然贊成,但是重點是你對這個政策了解多少?這是很重要的關鍵!現在反對軍購的觀點,個人觀察,不外乎兩點,第一是預算太大,惡化政府財政赤字。第二,則是以個人經驗來反對。不外乎,「打不贏,重點在外交和兩岸談判」,或者「國軍爛,一定又是一堆貪污腐敗的爛帳」,當然也有認為受美國俠持,任由他哄抬價格,因此主張分散採購或自力更生的國防自主。

前面那個觀點,雖然立論沒錯,但是我們仍有討論的空間,而後面這些理由,卻都是很糟糕的觀念誤解。我先分析一下後面這些觀點有哪些謬誤:

第一,打不贏這個觀點,是對戰爭觀念和國際情勢不了解,我先談戰爭觀念,因為比較單純。我們擁有的戰爭觀是來自文化的影響,我把他稱為「大陸主義」,也就是「陸權觀」的戰爭型態,陸權文化以佔領土地為主,所以一定是拼到你死我活的戰爭,孰不知,自從核子武器發明之後,這種戰爭已經幾乎不可能(當然缺乏大國介入的伊拉克戰爭是例外,他牽扯到的反恐主義的高漲,雖然是美國的誤判,但是俄羅斯和中共的支持,才是主要的因素)。

我們面對的台海戰爭,很難是全面性的戰爭,一方面是這絕對不會是中共主要政策;另一方國際局勢也很難讓中共這樣做。台灣問題絕對不會是中共「和平崛起」或「和平發展」下,主要關切的項目。就算對突破傳統美國「鏈島封鎖線」有重大的意義,對切斷日本「帝國黃金線」的航運線有重大收穫,他所要面對的卻是美、日的大規模反抗。所以,突然的奇襲,第一擊是否得手,是致要關鍵,戰爭一開,時間如果拖長,反而對我們有利(雖然戰爭是一定對國家破壞最大,我指的是戰爭獲勝與否)。

相對陸權觀的海權觀,講的都是「有限戰爭」。英國對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也是一次海戰,就決定了海洋霸主。核子時代,無論是韓戰、越戰、蘇聯入侵阿富汗、第一次波灣戰爭,都是一樣,都是強調有限戰爭,因為大國一介入就變成世界大戰。所以我們要打贏的是「第一場戰爭」,而非迎戰中共傾全國兵力來戰,不用說他北面、西面、南面都不用防守了,萬一精銳盡失,他如何在21世紀和美國爭霸呢?(重建可是要很久的時間)而倚靠防守之便的「內線防禦」,我們反而擁有優勢的兵力,擋的住「第一擊」,後面就不用太煩惱。這是我所謂「獲勝關鍵」。

不是不能贏,是贏的目標是什麼?如果你要光復大陸國土,那我當然會覺得是天方夜譚。如果設定是擊毀第一擊來犯的海空兵力,我倒覺得獲勝很有把握。我們看到國軍爛的地方,大家有沒有發現都是陸軍,海空兵力倒是很少有這樣的問題,這是因為素質比較高的問題,後面我們再談。
...........................................................

前兩天我在奇摩首頁看到一則消息:「四成五的大專生畢業生自認缺乏國際觀」。討論「國際觀」的論點,我在我原有的另一個家族討論過,這當然不是會英文就行了,而是對其他文化的了解,對另一種思考模式的理解。不過先不要講到國際觀,先講講台灣的「國際情勢」,恐怕就很多人不能理解了。

台灣的地理位置剛好在日本的航運必經之道,所以甲午戰爭,李鴻章和日本的談判,日本對割讓台灣之堅持,就能說明台灣對日本的重要性。他的重要性沒有隨著飛彈的發明而降低(因為過去台灣還有轟炸機基地的作用,2戰期間,美國也有想過繞過菲律賓,直取台灣,但是有鑒於麥克阿瑟對菲律賓的承諾,麥克阿瑟十分堅持的說服羅斯福,甚至用威脅的...詳見麥克阿瑟的傳記,discovery也有播過),台灣的重要性不是在台灣本身,是在那個海峽!以國際法來說,兩個國土之間的海峽,就能變成內海。

這問題有多嚴重?中共在台灣海峽(變成內海的情況)演習,封鎖海峽,光是運往日本和南韓的油輪運費就會漲1-2%,運費漲1-2%,那麼物價呢?如果是長期封鎖呢?大家想一想吧!日本向中共俯首稱臣,那美軍基地呢?南韓的防禦呢?他是骨牌效應,就像當年南越一樣。而且當年南越還是威脅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就花了10年,戰死十萬多人,受傷54多萬,造成自己國家分裂。有人還罵美國不守承諾,該怪的是南越是扶不起的阿斗吧!

10年時間,句踐可以生聚教訓,可以復國稱霸,但是10年過去,南越卻像蛀爛的支木,一拉就倒。台灣目前的情況其實是很安全的,但是我們大家一直希望有更明確的保證!天啊!大家不知道嗎?老天爺給的最好保證就是....什麼都會變!自己努力,小卒也會變英雄,不努力,英雄也會變狗熊,不是嗎?台美就算真的同盟,我們能保證中美爭霸的優勢不會向中國傾斜嗎?可以在這段黃金時間(美國佔上風),繼續爛下去嗎?民進黨的朋友們,很清楚這些國際情勢,所以一直到美、日搧風點火,燃起對抗的局勢,可是他們一定沒有讀通孫子兵法,孫子兵法說:「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要利用形勢,不能大張旗鼓。歷史告訴我們,情勢會變,國家目標也會改變,我們當然必須謹言慎行。舉德國統一的例子,普魯士至少透過三場戰爭才統一德國,聯合法國打倒俄羅斯和奧匈帝國,後來不就又和法國開戰。孟子說:「以小事大以智」就是這個道理。智取就是善用情勢,取得優勢。我們高階政府官員明白的擺明立場,除了縮減我們的決策方案之外,我看不出什麼好處。

不過,這是外交層面,就如同甘迺迪總統說的::「我們的言論只需要表達信念,不需要帶來戰爭!」「如果我們強大,我們的實力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言論。如果我們軟弱,我們的言論也毫無幫助。」「我們絕不要由於恐懼而談判,但是也不要對於談判感到恐懼」「我們如果要維護和平,就必須勇敢的面對戰爭的危險。外交和國防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有抵抗暴力的意願,而沒有談判的意願,只會引起戰爭。相反,有談判意願,而沒有抵抗暴力的意願,只會招致災難。我們雖然自由地進行談判,但是,我們絕不拿自由做交易。總之,我們既不是『戰爭販子』,也不是『綏靖主義』,既不『強硬』,又不『軟弱』,我們是美國人。」

無論我們要說我們是什麼人,捍衛我們生存家園,是我一貫的立場!
................................................................

接下來談國防真正的政策問題,首先當然要先講講政策制定,也就是我在早先提的財政惡化的問題,這不是只有國防的問題,是政策之間的預算排擠問題。這不可能是零合遊戲,有了內政就去掉國防,有了教育就去掉社會福利。當然政府施政會有優先順序,但是不可能完全偏廢。

專門談國防的話還要細分,國防目標、建軍計畫、戰術規劃、武器採購、兵役制度、後備動員、民防準備....。我記得我當兵的好朋友龍哥問我:「為什麼對國軍有信心?」其實我不是全然都有信心,我有信心在於兩個,第一是國際局勢有利,第二是海空優勢。國際局勢我之前有討論一點點,外交策略的開闢縱橫,有機會再談。談談我們只討論純軍事的部分。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海空軍問題比較少,尤其是空軍,雖然沒有數據,但是幾乎和志願役的比例成正比。飛行員幾乎沒有義務役的,所以問題較少(當然跟他們必須與飛機休戚與共有關係,他們是拿生命來和武器相處,自然不敢大意),艦艇也是,義務役越少,加上要求素質越高的志願役,當然問題也越少(陸軍志願役要求比較低,問題也比較多)。

這牽扯到兵役結構,和買不買武器無關。看看2次大戰的諾曼第登陸,美軍和英軍誰的素質好?很難比較吧!但是美軍在登陸時受到重大損失,而英軍比較少,有人講說是德軍反抗比較激烈,工事構築比較堅固的緣故,但是卻忽略了英軍比較重視機械的發展。英軍為了登陸改裝了他們大量的武器,有掃雷坦克、有推倒障礙物的坦克、還有爆破型坦克、拆除鐵絲網的坦克....(電影「最長的一日」有驚鴻一瞥),但是反觀美軍呢?他們認為登陸的時候瞬息萬變,一切靠人力隨機應變,所以你會看到像搶救雷恩大兵那種用破壞筒拆除鐵絲網的鏡頭(最長一日還有演美國士兵咒罵這種靠人力的武器是誰發明的鏡頭)。英軍自知人力少,所以努力多花點時間改裝坦克,美國認為戰場情勢變數很多,所以都用人力克服。關注點不同,傷亡情況就不一樣。

現在大家用兵役結構的問題來阻止軍購案,只是雪上加霜而已。素質差配上爛武器,軍隊不就是義和團?還有人倡導精神意志高於武器裝備,我真想把他丟到戰場上,讓他嚐嚐槍林彈雨的滋味,在來跟我講講,他有多神勇?平時的士氣鼓舞和戰場上士氣大振根本就是兩回事。八百壯士背著炸彈炸坦克,還是改變不了128松滬會戰失利的事實。何況敵人的飛機,你背炸彈,除非你是超人、蜘蛛人....或許還有可能,不然怎麼炸的到?

我有一次看到我之前戰略所的所長林委員,在一個節目裡稱呼潛艇為「海底棺材」,我聽了直搖頭,突然想到有學長罵他不學無術,還真有道理!

潛艇一向是要邁入海權的陸權國家的首選,怎麼能說是「海底棺材」呢?我講講這個背景讓大家了解。

蘇聯在稱霸歐陸之後,他開始要和美國對抗,他發現他的行動不自由,因為所有的行動都受制於陸地上可以預測的防線。唯有海面上的行動,才能無法防禦(動態防禦),所以他興起了想要爭奪海上霸權念頭。

當然搶奪海權,比的就是先發制人,我們看看美日在2次大戰期間,尤其是中途島海戰(電影有,航母對航母的戰爭)。過去誰炮打的遠,已經沒用了,誰先發現對方,在視距外消滅對方,成了致勝關鍵。

當然航母是首選,但是大家都以為航母是一艘母艦,所以有人說航母的世代過去了,又回到小型艦艇的世代,應為它很容易被攻擊。這是極為荒謬的觀念,因為航母一向都是艦隊,他是從空中預警機,到水面防禦艦、到潛艇一應俱全的大型艦隊。有人問我96年、2000年巡弋台海的獨立號、小鷹號都是嗎?當然是!他們都是美國第七艦隊的一支特遣艦隊。

蘇聯一向優於陸軍發展,突然要組成這樣的艦隊,也是很吃力。後來參考2次大戰的德國大西洋戰爭,他們發現潛艇是唯一本小利多的生意。因為潛艇匿蹤功能佳,可以單艦行動,不用附加這麼多東西,很省錢,但是威脅性很強,尤其對航運補給線的商船威脅性大,可以遏阻美國艦隊的行動自由。

這麼多好處,在美蘇對抗期間,蘇聯更限於港口不多,尤其港口都會受到陸路攻擊,先發展潛艇,再徐圖發展航母艦隊。當然蘇聯當時沒有發現這是一條不歸路,因為隨著聲吶的進步,一直求取潛艇的匿蹤技術進步,需要更多研發經費。(日本東芝洩漏美日共同發展的潛艇靜音裝備,就引起美國高度重視)但是隨著潛艇能裝載洲際彈道飛彈,能威脅陸地之後,潛艇的功能更加強大,也越來越難成為過度產品。反而成為海軍必備主力軍種。(美國也是)

中共海軍演進,剛好是我的碩士論文,他們也陷入蘇聯當年的困境,所以展開了航母派和潛艇派之爭,目前也是潛艇派暫時居於上風。台灣防衛當然是以阻敵越過海陝為主,擁有潛艇會讓對方壓力倍增,因為我們伏擊的機會大增,戰術選項也變多了,用潛艇對付潛艇當然是上策!怎麼能說是浪費錢呢?台灣四周海域很適合潛艇活動,海溝海峽多,適合埋伏,也增加他們航線運補、船隻調動的困難。兩艘當然是不夠的,因為連整補的機會都沒有。
............................................................

當然說到愛國者飛彈3型,我知道目的是為了加入TMD(戰區飛彈防禦系統),不過,我倒不認為很急,因為那還是個大錢坑,而且牽扯到美日台共同防禦協定,倒不一定馬上要加入,因為還有的談。但是潛艇還能拿來大作文章,我就覺得是常識不足了。

軍事方面還有很多可以著墨的,趁這個機會我乾脆沿路談下去,我的國防主張。那就必須換一個標題,這個標題我只是談談軍事謬誤的問題。在軍事謬誤上還有一個問題是軍事採購和國防自主的問題,我先把他講完。

為什麼要跟美國採購呢?那是牽扯到整個後勤補給的問題。譬如槍支,我們大概都是用北約美規的0.56口徑的制式步槍,如果我們想用英國那隻夢幻步槍,我忘了叫什麼名字,我們得改用0.72口徑。那有什麼差別呢?...我強調口徑,你就應該猜的到,對了!子彈!整個生產線都得改。用了幻象飛機....整個補給採購都得跟法國買,生產線與美規並不相容,軍艦也是一樣。採購越多元,後勤壓力越重,生產線越亂,錢花的越兇。

其次國防自主,這是牽扯到產官學的軍工複合體。很複雜,我再談國防政策的時候再講,我只先跟大家講一個簡單的觀念,研發需要很多錢,因為會有失敗率。最簡單的,光是槍,我們其實做的不錯,65K2比M16A2好用,但是只賣國軍,市場太小,要再升級,生產線太小,我們據說有去越南招攬過生意,後來據說不成功。如果軍火工業能向外兜售,我們才有足夠研發經費。IDF就是最好的例子,人家歐洲發展颶風型新一代戰機,都還5國聯合發展,我們已經夠屌了,一個國家獨立研發,工藝技術不足,也就算了,研發出來,沒有足夠的市場訂購,單價會有多高呢?當然後來決定向外買,比較便宜。這是簡單的數學問題,沒辦法,除非我們能克服這些問題,當然,我有方案,但是是否成功?我也不知道!




--


風輕水清,天下平.....................藍鯨
台灣應該有另一個選擇
http://tw.club.yahoo.com/clubs/anotherchoic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