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忙瘋了,很多想做的事都沒辦法做,包括靜下來好好寫篇東西,把情緒主宰人生系列完成。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談到近兩成國高中很憂鬱需要專業協助,我想這和情緒主宰人生有點關係,先寫一點看法和大家分享。
先講一下課業表現,每個人的理解能力和領悟時間點不同,所以一樣的教法,不見得滿足每個小孩的需求。但是班級人數太多,即使老師有心,也無法兼顧。何況很多老師把教書當成一種工作:時間到,工作結束。學生是否吸收?是否融會貫通?那就得靠自己努力了。
最近一直忙瘋了,很多想做的事都沒辦法做,包括靜下來好好寫篇東西,把情緒主宰人生系列完成。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談到近兩成國高中很憂鬱需要專業協助,我想這和情緒主宰人生有點關係,先寫一點看法和大家分享。
先講一下課業表現,每個人的理解能力和領悟時間點不同,所以一樣的教法,不見得滿足每個小孩的需求。但是班級人數太多,即使老師有心,也無法兼顧。何況很多老師把教書當成一種工作:時間到,工作結束。學生是否吸收?是否融會貫通?那就得靠自己努力了。
自從寫了〈喚醒你的致富基因〉這本書,我不斷的思考怎麼樣幫助年輕朋友能更快速的尋找到成就自己的方程式。
我找到的第一個方法叫做「改變習慣」,不過我發現這個策略和坊間說的不同,如果用「覺悟」的方法來改變,無論是「脫離舒適圈」,還是徹底改變觀念,我們都得對付一件事情:「高亢的情緒消退」。
和一群老師在一起閒聊,當中有幾位老師同時也是經營店鋪的老闆。不小心聊到顧問業的發展,一位開店的老師開玩笑的說:「我快倒了,再找你輔導!」我哈哈一笑帶過:「恐怕會收不到錢!」
她可能不知道,我還真是不輔導陷入倒閉危機的企業,不過不是拿不到錢這麼簡單一件事而已,而是會把企業搞倒的老闆,通常很頑固,倒閉迫在眉睫,資源已經十分緊縮,甚至匱乏,通常他會更頑固到底,這時找顧問,不過是找個代罪羔羊,替自己的無能開脫罷了。這些老闆最常說的話就是:「我甚麼方法都試過了,但是狀況很糟(可能指景氣或講競爭模式),我想應該是沒輒了!」嗯,各種方法都試過了,我提的方法,他還會試嗎?
其實這已經發生很多次了,電視節目裡介紹一些網路流傳的新玩意,或者介紹電家推出的新美食,即使拜請Google大神出來搜尋還是沒輒,找到的只是剛剛的新聞訊息而已,而且讓你發現你剛剛看的節目是重播。
我另外開痞客邦是希望能服務一些這裡的朋友,方便大家留言,可惜的是,有些精采的無名問答,這裡就看不到了,所以我把一些回覆貼過來,方便大家思考。
........................................................
有一次坐高鐵南下授課,途中隔壁座位坐著一位先生身穿工廠制服,制服的左胸口還用金線大大繡著兩個字:「廠長」。不過,吸引我目光的是他手上拿著的一本 書,和他闔上書又翻開書,深深嘆口氣的憂鬱表情。那本書是2009年年底最暢銷的部落格行銷書籍之一,他在書上畫著一條又一條不一樣顏色的重點,還密密麻 麻的做了很多註記,可見他下了很大的功夫,應該頗有心得才對,但是哀聲嘆氣地,又彷彿遭遇了很大的困難,讓我不禁好奇心大起。
對於每次固定時間來我的部落格閱讀的朋友,我感到十分抱歉,最近我遇到一些棘手的案子;加上學校期中考,出題改考卷;演講剛好也到了熱門旺季,所以老是沒 有辦法準時出刊,讓星期一、二、三或六、日一直來巡視的朋友應該感到很失望,覺得自己被我當了「莊孝為」。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寫作有時候就是這樣,很有靈 感時候,卻剛好很忙碌,NB故障,也沒辦法送修,所以在路上也不能記錄下來,用紙條、筆記本寫下來,回到家,坐在電腦前,卻怎麼也釐不清原來的思緒,加上 過於疲累,往往只好放棄。一篇正常花兩三個小時就寫好的東西,卻得搞上好幾個禮拜都不能完工,這次有讀者在facebook上問我的問題就是如此。我的 facebook都是夫人在經營,因為她迷上了上面幾款遊戲,我自知自己太容易沉迷遊戲,所以除了和學生賭氣玩了一週(後面會有篇「賭氣的老師」會提 到),就趕快讓自己遠離這樣的誘惑。原本facebook的讀者詢問都是夫人告訴我,我再去看,拖的時間更長。還好後來我設定facebook會發封 mail到我信箱,讓我就能比較掌握讀者的反應。
隨著職訓局的課程縮編,很多學員也在課程中途找到工作退訓,我以為景氣已經逐漸轉好,沒想到,跑了很多場勞工局舉辦的面試技巧的講座,最近這幾場卻人數越來越多,問問題的人龍越排越長,而且在場的民眾的年紀呈現M型化,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我慢慢相信即使景氣已經觸底反彈,但是充份就業的社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尤其是令我最訝異的是:竟然很多人不會應徵工作!?
我最近逛逛很多線上朋友的部落格,對於網路行銷與趨勢的新聞總會留意一下,但是大部分都是技術面的趨勢討論,比較少用一般人使用的角度來思考。講真的,我是個比較偏行銷面的半個資訊人,技術不是我的專業,但是在網站開發的時候,工程師和客戶之間卻少不了我的溝通。不過,我總是想不透一些網站的新發明到底目的是什麼?是不是只是更多的技術人純粹秀技術呢?
一位好久不見的朋友打電話來,問問我現在讀什麼書,能不能分享書單。當然我很樂意分享這個好習慣,只是當他在說:「是否能推薦幾本好書呢?」我突然覺得事有蹊蹺,就問問他的近況。果不期然,事業上有了一些挫折。
我為中小企業處輔導的一位客戶前幾天向我抱怨他們公司的員工竟然不重視教導開會的課程:「黃顧問,你知道嗎,他們竟然說誰都會開會,幹麻上這種課,天啊!我們公司的會議一團亂,暨浪費時間,又沒解決問題,他們都沒想到就是他們不會開會嗎?」
一位朋友最近為了管理部屬的事情來和我討論,他認為他的屬下實在笨到可以。「如果只是笨,我還可以接受,但是懶到不行,我實在忍無可忍。」但是這位員工還比這名主管資深,因此讓我這位主管朋友苦惱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