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的時候,從企業的財務講到投資理財,有學生問到:「現在經濟這麼不景氣,還可以投資嗎?」我搖了搖頭,反問他:「是你感受到不景氣,還是大家都說不景氣,或者你只是從新聞報導當中得到的印象?」學生理直氣壯的說:「股市、房市都一直跌,不是嗎?」「你知道陶朱公怎麼賺錢的嗎?」換學生被我這一問愣住。

學生對於我要講故事都很期待,於是現場鴉雀無聲。「陶朱公就是范蠡,在協助句踐復國之後,改行做生意,並且改了這個名字,他曾經9次富有,也有8次散盡家財。所以富有就像騎腳踏車、學游泳一樣,是一種學會就不會喪失的技能。

他賺錢的方法,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旱季造傘,雨季造水桶。當乾旱的時候,大家都嘲笑他在做雨傘,但是當雨季來臨,只有他有傘可以賣;當雨季大家懷疑他為什麼要做水桶,卻在旱季來臨的時候,只能跟他買水桶去井裡打水。其實這不是什麼很深的道理,火鍋店不可能在冬天才開,因為饕客還來不及知道新的火鍋店開幕,春天就已經來臨;飲料店也不可能在夏季開幕,當顧客熟席這家飲料店的時候,秋冬已經來報到。宣傳需要時間,口碑需要傳遞,行銷不可能急就章就完成。

同樣的,有錢人為什麼是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那就是他們預見財富的未來。所以連巴菲特都在景氣不好的大量進股票,在景氣大好的時候,反而是他獲利了結的時候。」

沒人打斷我,但是我還是喘口氣,喝口水,然後繼續說:「一般人都會受消息影響,而且甚至不想去了解真正的原因。因為人云亦云,不會被當作異類,不會受到排擠。

如果你的訊息來自大眾傳播媒體,你更要小心!因為新聞雖然不一定能製造,卻能夠扭曲…」終於有個學生打斷我:「老師,你是說造假嗎?可是不景氣怎麼造假?又不是腳尾飯?」可見腳尾飯事件真的深植人心。「不一定是造假,而是新聞背後的新聞價值。」「老師那是什麼意思?」學生開始竊竊私語。

「例如我就不相信石油會一直攀高,因為如果你留意一下財經新聞,你會發現被炒高的油價不是來自現在原油交易價格,而是來自期貨市場,兩大原油期貨市場的原油飆高,都是炒作的結果。一旦有炒作,就有泡沫,也就意味的有跟隨著後面追高的倒楣鬼要認賠出場…」話還沒說完,年紀大的學生立刻接口:「我知道,就像股票炒作,散戶通常在高點接手,當了倒楣鬼!」我點點頭。

人類通常對於決策的判斷往往來自印象,選擇常常由情緒來決定,所以才會讓有些人有炒作空間。例如星期一股票跳空反彈,某家新聞台把所有因素歸於美國政府接管二房,而無視於星期四晚間即傳來此一消息,星期五還是跌到谷底的事實。

新聞媒體越來越以誇張的模式來吸引閱聽大眾的注意,而且越來越在乎那0.1-0.2百分點的小眾收視(聽)率,所以即使在520之後,週遭的朋友,既能痛罵洗錢案,又同時能奚落馬上爛的經濟,而讓藍綠界線越來越模糊的時候,打開電視還是可以看到壁壘分明的談話性節目。或許媒體真正已經落後在人民生活之後,這也讓我們在接收新聞訊息的時候,更必須在意背後的目的與意義,這樣才能獲得有用的資訊。

在經濟上,我不否認其實沒有多大起色,也認為這是個嚴重的政府信心危機,但是這是對新政府的不信任感,而不是經濟惡化的指標,我相信把數據攤開,台灣的情況比520之前惡化沒多少。所以令人擔憂的不是現在,而是未來,因為所有的基礎建設與投資都必須一段時間才能見到成效,但是我沒有看到新政府在規劃未來上有多少投資和改變。當媒體與名嘴一直倡議以減稅與短期刺激方式來刺激經濟,我則深深以為不可,政府赤字越嚴重,就越不能進行未來投資。如果真要讓我們的經濟重見天日,政府反而應該利用此一時刻,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稅制與各項經濟法規,讓現階段的窘境真正成為反轉的谷底,才是正途!

看新聞,追根究底,不僅能看出真正的大環境因素,也才能看出自己的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