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朋友誤會了我們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要把別人的文張集結成冊,做一本大堆頭的雜誌書。當然不是這樣,如果要這樣,那乾脆辦徵文就好,就不需要討論和訪談。其實這算是田野調查的一種。已經具備規模的公司,我們很難還原當時它成功的基礎,重點是以這些公司的規模,也很難給我們真正的啟發。所以我們要的是度過難關還繼續生存下來的實際案例,或者在毫無頭緒下,理出邏輯來的開創故事,讓身陷麻煩的朋友有更多的實例啟發。

這幾天,我已經獲得幾個案例,我們希望能募集15-20個不同的故事,從一無所有到站穩腳步,雖然不是一切順遂,但是卻稍有基礎。在開始這個活動前,其實我已經收集了兩三個實例故事,只是都遭遇一些必須改寫的關鍵細節,讓我覺得可能要捨棄掉這些案例。

譬如有一個好朋友,他曾經在一家規模很大的公司上班,但是卻因為得罪當道,連番被降級減薪,一般人可能就拂袖而去,而這位異於常人的朋友卻積極為即將到來的裁員作準備。他預計距離他被裁員的時候還有2-3個月,因此積極和他的客戶建立更緊密的關係。當然他不是打算惡劣的帶走客戶,因為他知道他這個小蝦米不可能和公司這種大鯨魚對抗,其他同業也不成氣候,他要做的是成為客戶和原有公司的潤滑劑。

怎麼會有這樣的機會呢?一般人都對辭退自己的公司恨之入骨,怎麼可能還會協助惡劣的原有公司呢?他說:「我很理智,我知道這項工作非我不可,而且我得吃飯,與其重新開始,不如搭順風車,不是容易的多?」我問他:「你怎麼保證公司會繼續讓你自己做這個工作?」「當然不能,但是客戶可以要求,不是嗎?一端走不通,還有另一端,我幹麻鑽牛角尖?」說得十分睿智,也和我書裡的原理原則相通,因此我鎖定他的故事追根究底。

他的工作是幫公司向顧客做產品說明,由於是資訊產品,所有很多延伸的知識必須講解。公司當權派因為要整他,刻意不給他人,不給資源,讓他孤軍奮戰。所以他從公司系統到所有相關知識課程,通通由他自己免費傳授。由於公司主政者的私心,卻造就了他的機會:「沒有人會這些相關議題的講授!」客戶一開始很不好意思的白白「使用」他的服務,後來知道他的困境,開始編列一些小額預算讓他上課。因此也開啟了他「內部創業」的機會。在他被開除前,他把握這緊鑼密鼓的4個月,讓所有的2-30個客戶都接受這樣的工作模式。

「你為什麼不先離職呢?這樣你不就連同業的客戶也能服務?事業版圖不就擴張更快?」我疑惑的問他。他搖搖頭:「這是新的方向,連同業都沒提供這樣的服務,開發說服不是那麼容易,所以需要時間,我需要資遣費來撐一段時間。」他還是那麼理性的講,直到訪談快結束的時候,他才說:「其實我也有報復的心情在裡面,我受盡污辱與折磨,如果沒拿筆資遣費,不也便宜他們嗎?」就是這段話,讓他聯想到現在所開發的客戶當中3成都與原來公司有關,而且都是大客戶,他擔心這樣明目張膽的接受訪談,公開這些細節,讓原有公司受不了。畢竟他們現在恢復夥伴關係,他不希望得罪他們。

「改寫可以嗎?」他後悔的問著,「我不知道?要問問出版社,如果不行,我只好放棄。」眼看著這麼好的故事,卻有寫不得的苦衷,真令人難過。在座看這篇文章的各位,是否也能告訴我,現在已經是改寫後的樣子,你能接受嗎?對你有啟發嗎?

如果加上真實名字、公司名稱、時間和照片,這就是一個完美的範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