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FB上提到我想把沒授權電子出版的舊作改寫,做成電子書,重新出版。於是我翻翻我的檔案夾,發現到這篇幾個月前寫好,想加到〈喚醒你的致富基因〉這本舊作的文章。
這篇文章是我和一個學生的對話所觸發的靈感,當時,他讀完〈秘密〉這本書之後,想跟我討論當中的一些問題,於是在課後把我攔了下來。
「老師,我覺得你好像甚麼都懂?」學生用了一個令人很尷尬的開場白。
「不!那是上帝的工作,我只是充滿好奇心。」這個答案,連我自己都很滿意,因為它是事實。
「可是,我看你好像甚麼問題都能回答。」學生為自己鋪的梗,送的高帽子,未免太大頂?
「不!前幾天,一位大陸讀者問我有關冬蟲夏草的市場經營,就考倒我了。」這也是事實。
「那麼,老師,你很了解你自己嗎?」學生換了個方向,連我都開始好奇他倒底想講甚麼。
「不!上帝撰寫的人生劇本,我只偷看了一點點,而且我只挑我喜歡的看。」後來我覺得有些懊惱,這樣的說法有點玄,而且其實不符合我真正的意思。不過沒關係,後面我就馬上有機會做了彌補。
「老師,那要怎麼了解自己?怎麼偷看上帝的秘密?」學生竟然隨著我的話柄破了他的梗,直接扯到他想談的話題上,真是個聰明的小孩!
不過,這下,換我猶豫了,因為我不是一個命定說的信仰者。於是我放慢離開學校的腳步,轉過來對他說:「應該怎麼說呢?上帝是根據你的行為撰寫劇本,他會邊看邊改,所以你的想法和行為重要…。」
我把我早年學命理的那套心得搬出來講:「我們談命運、命運,是很有哲理的用字。命代表著天生不動,無法改變得事實,又稱為『天命』。比方說,我們投生帝王家、乞丐家,這是天生注定,沒辦法改,稱為『命』;但『運』這個字,代表『變動』,運行就是一種變動,端看你立定甚麼志向、做甚麼努力而改變。因此,乞丐也能做皇帝。只不過,他做了皇帝,怕人家造反,就會編出一套神話,說他有天命,這就是君權神授的由來。」
「喔!所以一個人能不能富有,是看他的努力和行為,而不是天生注定囉?」學生困惑著說著。
這好難回答,因為有人努力了一生追求財富,卻一無所得,我們能說他不努力嗎?但我又不想把孟子盡心「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追求就能得到,捨棄就能丟掉,是靠我們本身努力就能夠追求得到的東西;如果追求很努力,卻不一定能得到,那麼這是只有努力,也不見得能追求得到的東西,得靠外在條件配合。)那篇大道理搬出來講。
於是我想了一下,用了學生比較能懂的方式來說:「應該這麼說,追求富有兩個層面,一是和別人比較的富有,那不只是比努力,還比天生資源、幸運、機會…,不是你努力,就能超越別人的;另一種則是比自己滿足的富足感,那麼這件事則是是比較容易用努力來達成。」
學生疑惑的偏了一下頭,把他想表達的主題講得更明確:「老師,那〈秘密〉那本書講的心想事成,是騙人的囉?」
這下我終於知道學生想講甚麼了。
我笑笑的對學生說:「不能說騙人,〈秘密〉也好;〈吸引力法則〉,這些激勵人心的書籍或課程,只是在闡明一件我們老祖宗很早就說過的事,那就是『心理作用』。最有名的成語莫過於『疑鄰盜斧』,當你東西丟了,你懷疑一個人,那麼你怎麼看,他都像小偷;當你東西找到了,同樣一個人,你再怎麼看,他就不會像是小偷了。心理,或者你要說『情緒』,的確會左右我們做事成功於否,你相信會失敗,所以不做任何努力,或者做了一點點努力,那麼事情注定就會失敗了,所以莊子才會說:『哀莫大於心死』。你放棄了,沒有人會幫你努力。」
學生很聰明,立刻接著我的話問:「那麼,只要我相信,我就一定會成功嗎?」
「機率大一點。因為這又扯到前面剛剛講的,你所謂成功是自己設定的目標?還是和人比較?還有,這件事會不會扯到外在條件。比方這些激勵的書籍和課程都會用『財富』來作為主題,但是財富難道就是你認真相信你會有錢,別人就要給你錢嗎?又不是乞丐,隨便伸手要錢!」
學生笑了出來,但我繼續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很多人都以為這個『道』只講『正當』,其實『道』,還講方法,也就是英文的way。你用甚麼方法賺錢?有了事業的人,靠著吸引力法則,的確能拓展事業;但是連甚麼工作都不知道要做的人,那是要吸引甚麼呢?無業遊民嗎?當然啦!那個說看了〈秘密〉中頭獎的夫婦,可能是因為相信會中獎,所以多買彩卷,機率就變高了,至少比我這種不大買的,機率高一點。但是我相信有更多看了〈秘密〉,也買彩卷的,槓龜的更多,這件事只能說是巧合。」
「那麼〈秘密〉這本書沒用嗎?」學生疑惑的說。
「買彩卷,應該沒啥用。不過,對於做事、開創事業還是有幫助,但是你先得把『財富』兩個字拿掉,因為那只是書的舉例,你才能看到真正背後的意義。」
「背後有甚麼意義呢?我只知道要像有錢人一樣思考,要像有錢人一樣生活,要相信自己已經是有錢人了,才能真正變成有錢人。」學生像誦經一樣念出書中的咒語。
「如果你把財富、有錢拿掉,你會發現四個原則:
第一、解除阻礙自己的潛意識限制。
也就是你讀到的:不要再說自己沒有錢。說自己沒錢,說自己買不起,就是一種潛意識限制。
第二、植入成就理想的自我催眠。
也就是書裡面講,要相信自己已經是有錢人了。
第三、增加不同於現在的寬廣視野。
就是要像有錢人一樣思考、生活,如果你不認識有錢人,是想像不出來的。
第四、消除成功急迫感的要脅。
書裡面提到,像買車,就要當作錢已經付了,只是還沒交車,那就是在消除你急切渴望的不安全感。」
「老師,聽來很有趣,看來我又離成功近了很多,你可以仔細解釋一下嗎?」看來學生很興奮,那我只好跟他找個地方坐下來,再展開我的「阿宏之聲」的開講。
「強調吸引力法則的自我激勵推廣者們相信,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些事件在我們潛意識當中造成了暗示性的傷害,可能讓我們失去愛人的能力、或累積財富的潛力,甚至刻意追求失敗。」
「獨孤求敗?真有這種事嗎?」學生懷疑的打斷我。
「當然有,比方累積財富有一個基礎的小方法,就是記帳;大部分人不記帳是懶惰,但是有另一群不少的人則是因為自認對數字不敏銳,不喜歡記帳。而這往往來自他們學習數學時的挫敗感。其實,記帳只要會加減就好,連乘除都用不上,但是因為心理對數字厭惡的暗示,他們自然而然不想面對。」
「所以只要知道自己潛意識受過甚麼傷害,那麼就能擺脫這種暗示了嗎?」
「唉!當然沒這麼簡單。不過潛能開發的課程都有一套儀式或方法,讓我們擺脫不良潛意識的糾纏…。」
「那老師,你知道哪裡有這種課程嗎?我想去上上看。」
「有很多。不過,你先聽我講完。」我澆了學生一盆冷水,避免自己成為潛能激發課程的銷售員,因為很多這類課程收費不是我的學生負擔的起。重點是,也不一定需要!
「潛意識的暗示不一定都是壞事,要看你的目標是甚麼。甚至應該這樣說,潛意識很多用途是人類千百萬年累積下來的生物警訊作用,不謹慎使用潛意識,可能反而帶來危險。」
「啊?」
「腎上腺素就是其中一種。當人類面對危險時,不自覺所激發的一種生理作用,如果我們擅用潛意識消除危險的暗示或隨便激發腎上腺素,反而會給我們帶來災害。但是有目的或者特定時候,用外力注射腎上腺素,是能夠保住我們的性命。因此,我才說,你要做甚麼?有目標才是去觸碰潛意識的關鍵。」
「聽不懂!」
「以我來說好了,我到了高中才發現我怕看到血,或許它是來自我小時候看外婆殺雞的驚嚇;也或許來自我小時候看過某場慘不忍睹的車禍。但是只要我不堅持當醫生,我根本沒有消除這項潛意識恐懼的需要。對吧?」
「嗯,的確沒必要!」
「如果我蠻幹,硬要把它消除,或許有一天,當了醫生的我,可能在手術台上面對突然大量出血的病患,我會忽然慌張了起來,延誤了救治病人的時機,那怎麼辦?」
「會這樣嗎?」
「我不知道,但就像習慣一樣,因為潛意識暗示的累積不是一時半刻完成的,我們怎麼可能在一段時間想要控制它?」
「有道理!」
「這就是太過於強調消除潛意識不良暗示經常失敗的原因。也就是很多人看完〈秘密〉,但沒啥改變的『秘密』!」
「是嗎?可是老師你剛剛不是說有四種,你才講第一種,就講到無效了。」
「很多人太重視那段要自己不要再說自己沒有錢的內容,但是事實上就是沒有錢,現實會打敗你想操弄潛意識。」
「喔~!」學生拉高尾音,應該是有所領悟。
「其實我比較喜歡第二個方式,植入成就理想的自我催眠。」
「為什麼?」
「因為跟我個性比較合。」
「甚麼?」
「我們在選擇方法的時候,最好是選和自己個性上相近的方式,這樣成功率會大一點。比方說我偏好用視力多於聽力,也就是我喜歡用眼睛學習,多過於聽講;所以看書比聽課,對我來說,收穫多一點;觀察別人,比別人指導,學習快一點。」
「哦!」
「但是,不代表我排斥聽課或用其他方法學習,只是我慣用視力學習多一點。」
「那老師為什麼喜歡用自我催眠?而不喜歡消除潛意識呢?」
「因為我喜歡成就目標之後,追求其他目標的開放性喜悅,而不太愛強迫改變之後,被侷限發展的痛苦。」
「消除潛意識很痛苦嗎?開放和侷限又是甚麼意思?」
「是相對來說,潛意識有你自己不小心植入的,比方意外、挫折,你得先回憶這些過往,然後根據你想達到的目標消除或修正它們,但是當你一修正,你就會強迫自己定型為另一種人;其次,另種潛意識是別人幫你植入的,比方算命,或者你去上潛能開發的課,受到影響;這種潛意識更會強迫你自己變成某種人,侷限性更大。」
「聽不懂,這有甚麼影響?」
「比方第一種,你是個內向的人,可能是過去經驗在潛意識當中把你塑造成內向的人,於是你想把它找出來消除,變成外向的人;可是,可能內向不是阻止你成就目標的主因,而且你也還蠻樂於當個內向的人,只是有時候需要外向的性格而已。但是你利用潛意識做了永久性的改變,可能換來的是達到目標但不快樂的生活;還有另一件遺憾,你不會去尋找和原有自己相處,而且還能達到目標的其他方法,所以你可能不知道有魚與熊掌兼得的辦法。」
「懂了!就是強迫改變自己之後,連自己都認不得自己,看來很陽光,但其實很孤獨。」哈!他的形容很貼切,我點了點頭。
「另外一種,就是你被暗示是某種人,星座、生肖是簡單的暗示,還有性別歧視,也是一種,男生能幹嘛,女生不能做甚麼;最厲害的莫過於某些潛能激發,那會讓你決定自己是個甚麼樣的人,比方我被說過是個像軍師型的人,如果你照做,那麼你就會失去發現自己多面向發展的潛力。」
「所以,老師意思是,你不要當軍師?」
「不!是我可能有時候是軍師,慎謀能斷;有時候變將軍,衝鋒陷陣;有時候當統帥,綜觀全局。當然,也可能當個小兵,隨時聽從差遣。人本來就不可能只有一種面向,你現在當學生,回家當兒子,結婚做丈夫,生了小孩當爸爸,難道只有一種生活方式要扮演這麼多角色嗎?」
「懂!那植入成就目標的自我催眠是甚麼?」
「它有三個層次:具體目標,放大感官,塑造環境。」
「甚麼意思?」
「通常吸引力法則這類激勵書籍都會強調,你要有具體目標,而且還要寫下來…。」
「對!但我寫過,通常沒用。」
「這是因為你寫的目標不切實際…。」
「是麼?那要怎麼樣才實際?」
「要寫你達的到的,而且要量化、數據化,比方你現在存款不到一萬元,你寫要擁有一百萬,那就是不切實際。因為你連十萬都還賺不到,怎麼可能會存到一百萬?」
「我都寫我要成為有錢人、我要成為有錢人!」
「那叫目標不具體。有錢人分很多種,百萬也叫小富翁,千萬也算稍有財富,億應該算的上有錢了,但是比起百億,那就是小巫見大巫。所以,你得把有錢人的概念具體化。」
「那為什麼直接寫一百萬,會叫做不切實際。」
「你多久會存到一百萬?」
「嗯…?」學生扳開手指,算了算,聳聳肩,表示算不出來。
「唉!存一百萬,代表你得扣除生活費,然後還多出一百萬。所以即使你月收入十萬,一個月才花一萬元,你也得花上一年時間才累積得到。」
「老師,不是心想事成?只要認真想,那就會實現,不是嗎?」
「那叫幻想,很多人都在想啊!怎麼沒辦法實現?吸引力法則不是萬靈丹,他只是會讓你堅定的去完成某件事,但是這件事的目標是必須你現階段能夠完成的,比方說存個五萬元。」
「這麼少?」
「不要小看五萬元,你存到五萬元,要存到十萬,就不難;十萬要變五十萬,時間就不會太久,五十萬到破百萬會更快…。」
「為什麼速度會越來越快?」
「因為你累積了賺錢和存錢的經驗,接下來資本越大,你能操作的賺錢工具就越來越多。比方剛開始小錢只能買基金,大一點你就能玩股票,再大一點你就能買房地產。但是一開始沒有一個可行性的目標,那後面這些都不會實現,因為一開始沒多久你就放棄了。」
「老師,你甚麼時候領悟到這件事?」
「高中畢業存錢買摩托車的時候。」
「為什麼是那個時候?」
「我很小就儲蓄,但是當時我並不知道錢能幹嘛,就傻傻的存。雖然高中畢業我就存了廿幾萬,但是為了不讓家裡發現我買摩托車,所以我另外存一筆錢買摩托車。當我看著存摺的數字一筆一筆接近我的目標,我就會去思考有甚麼更快的方法,比方多打一份工;當存摺數字離目標差一點的時候,打工時間有限,不可能廿四小時工作,我就開始思考是不是從節流這塊下手,少吃一餐,少買一本書。達到目標,只是一剎那的結果,但是中間的過程,就是你訓練自己達到目標的方法。」
「嗯!有道理!」
「反而是我後來隨便幻想,老是想著一夕致富,天上掉下錢來,即使收入比以前多很多,半毛錢卻都存不到。記住,有錢,不是你賺多少,而是你存了多少。」
「嗯!很多書上都有說。那照老師這麼說,〈秘密〉一點都不秘密啦!」
「你才聽一點點,怎麼知道秘密沒有外一章?」
「還有秘密嗎?那老師快說。」
「我們剛剛學坊間書上說的,都繞著錢打轉,其實真正的秘密是賺錢的方法。」
「對啊!對啊!有甚麼快速賺錢的方法?」
「沒有快速賺錢的方法,只有適合你的賺錢方法。」
「甚麼意思?」
「這種錢只有你能賺,而且只有你賺的又快又多,而且重點是,你賺得很快樂!」
「甚麼錢?這麼好?」
「不知道!」
「老~師~!」學生露出一副我耍他,求饒的表情。
「只有你知道啊!」
「老~~師~~!」尾音拉長也沒用,這是事實。
「我講我的例子好了,我現在教書、寫作、當顧問,收入比以前我上班好,我以前上班年薪都有破百萬,這樣你知道了吧!我的方法沒有一個人會和我相同,名作家可能不教書,也不當顧問;名講師,可能不寫作;顧問,也不一定寫書。所以綜合起來,就是唯一適合我的方法。」
「那多難啊?怎麼也不可能學起來。」
「你有你的致富基因啦!不是學我,而是自己發掘。這就是我剛剛講的,開放性的樂趣。」
「老師,我只想當有錢人啦!我不要甚麼開放性目標。」
「現在我講這個,你完全聽不進去,這也是為什麼市面的書不會講這段,通常就是用快速有錢來當噱頭,因為讀者根本懶的做,寫了只是銷路不好。」
「喔!聽來真的不大吸引人。」
「但做起來就很有趣。」
「是嗎?」
「當然,譬如我當作家的過程,一開始我想著參加比賽,所以我突然發現一些平常不留意的資訊會跑進我的視線裡。比如公車廣告,網路eDM…,只要是寫作比賽,突然我都『看見』了。」
「為什麼?」學生終於恢復了一點興趣。
「這就是我說的感官放大效果的秘密。你開始關注某些事,那些關鍵字就會突然被你的視覺、聽覺發現,因為它們擴大了。還有,你會到處和人講這些事,和你關注同個焦點的陌生人,就會開始闖入你的世界。這就是所謂吸引力法則真正的秘密!」
「是麼?這樣就會開始賺錢了嗎?」
「不!你會搞錯很多次方向,比如你會誤認為同好是你的機會,其實後來你會發現他們也都在找機會。當然他們會分享一些資訊,不過如果你沉溺其中,最後你還是會一事無成,只會淪落為相互取暖。」
「那該怎麼做,才會賺錢呢?」
「你得看誰會付錢給你。比方作家,大家都以為讀者是付錢的人,其實真正付錢給作家的是出版社。所以出版社才是重點,讀者是吸引出版社的誘因之一。」
「怎麼會?沒有讀者,書賣不出去,那出版社也不會出啊!」
「是的,這叫做兩階段目標,剛開始出書,要說服的是出版社;後續還能出書,靠的就是讀者買帳。所以才會有很多作家,在出了第一本書之後,開始做自己的行銷。這就是目標的轉換,也就是開始塑造對自己有利的環境。」
「是喔!所以要達到目標,要考慮得事情還不少。」
「其實你只要找到目標,這一切都會自然而然發生,當你發現你的環境無法讓你達成目標,你就會開始變更目標或變換環境。」
「聽來好像很簡單,但關鍵在於做,對吧!」
「嗯!不過這還有一個投機取巧的秘密。」
「有喔!對吧!我就知道老師都有撇步。怎麼偷雞?」
「不是偷雞,是把握機會的投機,善用技巧的取巧,這也是我唯一贊成要善用人脈的地方。」
「對啊!老師不是都強調OP原則不可靠,人脈無路用嗎?」
「我沒說人脈無路用,我是說亂七八糟的人脈無路用,OP原則我說的是不可靠,但我沒說完全不能用。」
「所以?」
「拷貝成功人士的人生,擴展視野,和他們想的一樣,是人脈學當中最有用的關鍵。」
「甚麼意思?」
「你還記得〈秘密〉這本書裡面提到要像有錢人一樣生活?」
「嗯!」
「你會怎麼做?」
「去看豪宅樣品屋,去雙B展售中心試駕…。」我趕緊揮手阻止他。
「你這叫學有錢人的消費習慣,不是學有錢人思考。聽過一本書叫做〈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嗎?」
學生點點頭。我想他心裡一定大罵:「廢話!想當有錢人會錯過這本暢銷書嗎?」
但是我沒打算談裡面的內容,我只想講講標題:「這本書書名的意思應該是要和有錢人想的一樣,對吧?」
學生再度無奈的點點頭。
「所以你是要先學會和有錢人一樣累積財富,還是先像有錢人一樣消費?」
答案應該很明顯,任何人都知道沒有財富累積,哪來消費?除非把自己變卡奴。
「你知道嗎?我常常和同學們玩那個尋找有錢人的遊戲,看看有錢人會在哪裡出沒的那個遊戲。」
學生很清楚那個遊戲,所以點了點頭。
「你相信連成功的中小企業主第一個,都和你們一樣,會猜大飯店!」
「甚麼?」學生一臉訝異。
「不要太驚訝,很多人不是天生有錢人,這只是再度證明有錢人是有檔次的。就像我們前面講的不切實際,一下子就向超級有錢人的生活學習,是根本不可能的。沒打高爾夫球,沒參加過高級俱樂部,沒有自己的招待所,你根本不知道他們的生活長得甚麼樣子,又怎麼會知道他們怎麼賺錢呢?所以這是視野擴展的問題。」
「喔!」學生臉上難掩失望。
「不要失望,其實跳級學習是個不幸,小學一年級,你塞給他六年級的功課,他一定不會做,充滿挫折感。學巴菲特操作股票,你還得有跟他一樣的資金。所以你得換個實際的目標,或許是隔壁的開早餐店,或者雜貨店的老闆,先學會基本累積財富的方法再說。」
「喔!」學生完全落寞。
「不要小看這件事,就像你不要小看先存五萬元。其實越簡單的目標,越容易達成,而且收穫最大。」
「是麼?」學生有點來勁了。
「是啊!幾個月前,我有個機會聽戴勝益演講,他說他就是拷貝許文龍先生的成功人生,一切模仿他。當然啦!我覺得他還講得太難,因為他不大可能和許文龍天天在一起,要完全拷貝一個人也不容易。我回想我的經驗,其實要拷貝別人的成功經驗,其實還是得拆開來,以你的目標,並且能模仿的到的為主。」
「甚麼意思?我是說拆開來那句,無法完全拷貝我知道,但拆開是甚麼意思?」
「你一定不相信,我以前是個嚴肅的人,我的幽默感是拷貝好幾個人綜合起來。但是我就只拷貝幽默感,而不是照單全收,不然我可能就有好多壞習慣了。所以你要分清楚,你想學甚麼?幽默感?有錢人不一定有;操作股票?經營事業的不一定會;反過來說,創辦事業、經營公司,投資高手不一定行。所以你得依據你的目標,在你的身邊搜尋成功人士,並且模仿你想要的成功技巧,擴展你要的視野。這不是想著利用別人的OP原則所能做得到的!何況,有錢人也不是你利用的來的,通常是你被利用的機會多一點。當然,如果被利用,有學到東西,那麼就甘之如飴,如果你有目的,不能達成,那麼你就會不甘心,就會變憤怒和哀怨了。」
「那會怎麼樣?」
「會急切地不停換目標,急切地認識更多的人,急切地不斷被不同的人利用,到最後,你就會覺得成功離你好遠。」
「這就是老師您最前面說的:『消除成功急迫感的要脅』嗎?」
「聰明!」換我點點頭。
「那為什麼書裡用買車來比喻?」
「那是個好例子!已經屬於你的東西,你隨時都能拿到,你才會專注在成就目標的努力上。如果患得患失,一會兒買車變買房,唉!滾石不生苔啊!可惜的是書沒有講清楚,那是一種急迫感的要脅,一旦你急,就不會按部就班來,就會慌張,那麼你的視野不會拓展,只會不停更換目標;目標一直更換,你的感官不會放大,關鍵字還是看不到,資訊進不來,你怎麼塑造成功環境?沒有成功環境,你怎麼可能植入甚麼成功的自我催眠?沒有成功的暗示,消除了潛意識負面思想,你要用甚麼取代?所以反過來說,消除急迫感,耐得住長期的努力,才是秘密當中最關鍵的關鍵呢!」
我後來沒有和這位學生聯絡,我不知道這段話對他的影響如何,但是倒是讓我把撰寫〈喚醒你的致富基因〉的主要精神想得很清楚,這也就我一直想改寫的原因。不知道這樣重新出版的電子書,會獲得多少人青睞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