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又替一個新開的網站比價網做了宣傳,新聞的焦點是在於三個年輕人打算「全職」的投入這項事業。我不知道新聞節目是鼓勵的層分多,還是驚訝多一點?我個人則是替這三個年輕人捏把冷汗。
這個年頭還有人打算全職投入看不出已經產生營收模式的事業是我第一個擔憂點,我想這幾位年輕人一定是被人氣所迷惑。現在網站的經營模式已經越來越明顯,如果沒有辦法在當下就將人氣換成錢,未來即便投入更多資源,也不見得能將高人氣變成高獲利。
問題還是出在營運模式!我還是得老調重彈:網路角色身兼媒體的一部分,但是不是全部,也不代表是媒體就一定有廣告收入!我換個大家能理解的概念。看電視的人不見得要花錢看,電視開台也不一定能找到廣告主,不然就不會有這麼多電視台倒掉了。不是嗎?
我看電視採訪中,三位年輕人雄心萬丈的說:「我們一定能拉到許多廣告!」我們仔細替他們分析一下,事實果真如此嗎?
他們是靠尋訪大賣場比價而知名,所以並不是替某個大賣場宣傳,也就是他們不是替某個特定賣場建立「忠誠顧客」!會隨著價格四處追逐產品的顧客,本來就沒有甚麼忠誠度可言,所以大賣場雖然以便宜為號召,但是一定還是靠其他利潤高的產品在維持營運。當顧客為了某項特惠商品上門,但是已經身在賣場裡面,所以可能會順帶「非特價品」,這才是大賣場利潤來源,不然為什麼不是每件商品都是特價品?「一次購足」才是「天天都便宜」的真相。所以誤會大賣場的營收方向,以為大賣場會為了「少數」特價品而猛打廣告,那就大錯特錯了。
另外對於推出特價商品的產品商,你認為他們會為了已經毫無利潤的產品再多花上多少廣告費呢?除非他們的商品就是不上大賣場,而是靠網路銷售。如果是如此,這樣不是和他們原來比價網的經營概念相衝突嗎?那最後推薦商品都不是通路上的商品,這樣和網路商城又有甚麼兩樣呢?
我倒不是說這三個年輕人不應該轉型經營網路商城,反而轉型可能才是生存之道,但是是否能和現有的商城、拍賣網並駕齊驅,那就有得考驗,而且這樣整個經營成本的計算模式也完全不同。
相對不看好比價網,我反而比較看好團購網,雖然這和網路達人數位之牆的版主意見相反(他認為團購不會成為一種網路趨勢,而只是一種促銷活動),但是我認為團購網的優勢不是在於網路技術本身的進步,而是在於他們清楚認識到利用網路通訊的角色,充分結合實體通路的結構。
團購網主要的收入來源是通路的建構,和運送的流通業利潤。前者很像以前的顧客名單運用,類似折扣卡的發行。過去曾經有這樣的產業存在過,就是靠著發行聯合折扣卡生存的公司,網路則實現了他們過去夢想不到的收入來源。
過去折扣卡公司主要收入來源有二:一是商店的廣告費用,二是顧客購買折扣卡(通常一張100元),廣告收入得靠折扣卡發行到一定的量,才能收取;折扣卡通常只能收一次。所以折扣卡公司往往會陷入兩難,廣告收入不穩定和長期售卡收入的缺乏。所以這樣的公司通常不會持久,他們得另闢蹊徑,也就是後來型錄銷售公司出現的原因,靠著型錄的發行,正大光明向雜誌業瓜分廣告市場。
而網路取代了型錄,而且更進一步造成顧客的真正「出現」,直接抱著錢來購買,而不是看廣告、收集折扣貼紙,加上可以明確知道數量,靠著傭金(即使不多,一件一元)即能夠獲得長期收入的來源。加上沒有成本壓力(型錄印刷、折扣卡製作),這樣無本萬利的事情,怎麼會只是一時的促銷呢?
而且現在團購通常還兼物流業,除了少許的傭金,加上運費,而且是只運送到一個地方的單純物流,這樣的生意規模可比以前大很多。
如果業者夠聰明,持續連絡公司行號裡面的福委會,那麼還能多賺業務推廣的廣告費用,怎麼會不是新興的行業呢?雖然網路在經營上所站的比例不高(其實也挺高的),但是這就是網路角色正確的運用模式啊!網路生意重點不在於是不是純粹依賴網路技術,而是生意能不能運用網路而更發達!要記住!無論如何,生意才是主角,網路只是行銷工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