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每我聽到朋友高喊堅持主權又提倡台灣加入國際組織就覺得很好笑,我有一次實在忍不住了跟這位朋友說:「你知不知道加入國際組織就是放棄國家一部分的主權啊?」朋友完全楞住,他應該從來沒有認真想過這些問題,只是跟著他支持的政黨拼命呼口號而已。

當然他還是有點不服氣:「加入國際組織就是捍衛中國不侵犯我們的主權,你根本是妖言惑眾!」我決定給他上點國際關係課:「今天加入WTO,就是表示我們不能違反國際貿易與關稅協定;加入東京議定書,就代表著必須堅持排碳量要接受國際標準減量;加入聯合國,就代表要遵守聯合國憲章、人權條款、聯合國決議…。這都是違反國家主權自主的觀念,你沒看積極融入國際社會的中國(我又消遣他:你最討厭的中國)最近很少講國際不能干涉他的主權?他們只是避談人權問題,但是不會再像過去一樣高喊主權不容干涉。因為要國際化,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國際化就是要和各國分享主權,所不同的是大國有比較大的影響力對於國際秩序有較大的發言權而已,這也是中美等各國列強角力的重點。所以你講的有些對,有些不大對。」朋友終於獲得一點點肯定,馬上就恢復情緒的問:「哪裡對?哪裡不對?」

我耐著心告訴他:「加入國際組織不會是捍衛主權,而是利用國際分散主權的概念,來降低中國對台灣的影響力,等於是運用國際力量與國際規則來制約中國的行動,所以這樣不是捍衛主權,是驅虎吞狼,放棄一部分主權,讓國際組織平衡中國勢力。」朋友抓到他要的答案,立刻又興奮起來:「你看你看,這樣就捍衛台灣不被中國併吞了!」我搖搖頭:「國際組織沒有這麼大本事,尤其台灣又不是參加像北約那樣的軍事組織,台灣不被武力併吞,靠的還是大國之間彼此的制衡,和國際組織沒有多大關係。參加國際組織已經被無限上綱化,其實參加國際組織應該是為了國家利益。譬如美國不簽署東京議定書,重點就是美國是最大污染國,簽署了以後,就得大幅改變自己工業的模式。所以歐巴馬宣佈要簽署,實在必須有很大的勇氣。」朋友當然不會改變他的想法,但是我應該給他一點點啟示,讓他知道參與國際組織和捍衛主權是背道而馳的事情。

當然我也積極主張台灣必須國際化,全面的參與國際組織對於一個小國來說有極大的意義,這代表著我們能夠在國際社會當中對於一些國際規範能夠提供自己的想法與意見。這就和我們的一般社會是一樣的,甲的利益和乙的利益可能有所衝突,勞工和資方的利益會有所衝突,所以都必須在國會當中各有代表為民喉舌。同樣地,國際社會的狀況也是如此,先進國家和開發國家的利益並不相同,甚至是一樣的開發國家,彼此的利益也會有所不同。地球已經越來越像一個村落,今天墨西哥發生豬流感,明天美國、紐西蘭、歐洲很快都感染。如果我們是WHO的會員國,當然能夠第一時間分享相關資訊,否則就得透過其他的雙邊與多邊合作,譬如美、日等國分享情報。(當然不可能如中國期望,以中國通知為第一優先選擇,因為國際情報資訊的佈建不是剛剛開始往來的兩岸所能馬上建立的,何況敵意尚未消除的兩岸之間)

中國也深深清楚台灣的企圖:運用國際化的主權分散來降低中國的影響力,百般組饒我們參與國際社會也是意料之中。過去我們不停的運用抗議,走國際規範的擦邊球的模式來吸引國際注意,但是這種方法應該不是政府應該要有的作法,難不成我們想學過去巴勒斯坦,還是北愛爾蘭運用恐怖主義來吸引國際目光?台灣應該有更好的選擇。

國際社會不全然都由大國強權所控制,尤其更加多元化的議題發展,許多國際議題並不是每個議題都能由大國主宰。譬如有關波羅的海小國附近的衝突,即使身為超級強國的美國還是得屈從俄羅斯的意見;最近北韓號稱發射衛星(導彈),美、日、中、俄都束手無策,還是得仰賴多邊會議來解決衝突。當然這些都是武裝衝突,還有許多議題和政治無關,譬如目前吵得沸沸揚揚的DRM代工產業,沒有代工或發展技術資格的國家根本沒有機會進來類似的國際會議當中討論。這樣的事務在台灣不勝枚舉,尤其是居領導地位的產業,譬如自行車業、農業,甚至我看好的繁體華文產業,台灣都可以主動的去建立新的國際組織與聯繫,加強雙邊與多邊聯繫,透過產業的邊際影響力,譬如自行車業可能和環保有關,農業甚至影響解決國際的糧災與環保議題。台灣政府所缺乏的只是整體整合能力,任由相關議題自行解決,卻缺乏整合能力。

除了積極開拓新的領域議題,對於國際重視的議題,我們也可以先以國內法模式讓台灣符合國際規範。最近我看陳長文先生所寫的一篇投書談到最近馬總統親自敦促要立法院在三月三十一日院會中通過了聯合國一九六六年「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條約批准案,同時也三讀通過「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的法律案,就是最好的例子,表達台灣願意自動捐棄部分主權,以國內法的模式(仿效美國以台灣關係法取代雙邊合約)實踐台灣願意遵守國際規範的決心,並進一步提升台灣國際化的程度。姑且不論是否會獲得國際社會的尊敬,但是這樣的決心卻時會進一步改善台灣的政治與一般人民生活環境,也讓更多外國人知道在華人社會當中已經有能和國際社會接軌的標準生活模式(像新加坡最被國際詬病的就是不人道的鞭刑),吸引更多人來台灣商旅、定居。接下來只是我們要落實這些國際規範的執行,進一步改善我們的生活,這樣一來才能真正持續拉開我們和中國生活品質的差距,即使對於參與國際社會還是有一定阻力,但是卻能拉開外人對於兩岸大不同的認知。

很可惜的是,許多喜歡喊口號的朋友,都沒有關注這些進展與觀念發展,也讓這些真正國際化的發展只能仰賴主政者的引導與立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