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親愛的朋友,很興奮您能對我的文章提出批評與建議,我還以為我的主張不能引起廣泛的討論與思考,很感謝您的指教,其實個人在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文章完工後,仍然誠惶誠恐,因為深知由於這個題目實在廣泛又專業,基於個人時間關係,勢必無法充分表達我的意見和主張,尤其是在和熟識的族友討論之後,更充分了解到自己在學養上的不足(雖然本人曾修習完中等教育學程,並在補教業從事近十年的工作),更誠如一位族友指出,這系列文章只提出方向,並未舉列具體的施政方針。
承蒙大家的指教,我才能進一步的思考,在此我願意再次將自己多年思考的思緒再次整理,和大家探討:
首先,我同意您的說法,家長將是關鍵性的因素,所以我在系列文章之前,已經用一篇文章強調,這是一個社會改造運動,而非單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工作,但是關於「自我思考判別生活方式」這個學習過程,您認為該是發展在生命中哪個時刻呢?
這是一個蛋生雞雞生蛋的問題,從小就由父母決定的小孩,你期望他在高中?還是大學?一夕之間就學會選擇所愛,並且願意承擔後果,愛其所選擇的觀念嗎?我想那是不可能的!這是必須從小開始培養的!
記得我高中的時候,為了寫那篇教育專欄,我研習了從前的教育部長郭部長所撰寫的「比較各國教育」,他裡面談到德國在國小四年級就開始讓學生選擇是要從事職業教育,還是繼續升學。當時我很訝異,也百思不解,直到我的四姑姑嫁給一個德國人(他現在是淡江大學德文系系主任),和他深談之後,我才了解到人家是怎麼設計這個制度的。
德國人他讓小孩從小就學會開始選擇自己的職業,所以允許四年級的學生可以開始選擇自己的人生,但是他們也知道,人生的歷程將是在一連串錯誤選擇當中學習,所以他們充分能體諒「選擇錯誤」的情況,因此在制度設計上,也讓各種體制可以互相轉換,因此學生不會因為選擇錯誤就繼續唸下去,他們有充分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再次選擇,甚至彌補他選擇錯誤的補救方式都幫學生想好了!
我舉我姑丈的例子,他就是那種四年級開始選錯行的那種學生,他是選了職業訓練,不過5年後,他後悔了,他要回到正規體系來,繼續唸普通高中,政府提供了完全的機會讓他輕易的轉學,甚至因為課業跟不上,政府來提供免費的補習(德國學校教育已經是完全免費了),讓他能跟上進度,當然他後來一路唸到中文博士,我問他他當初是學什麼的,他說我是修汽車的!
我聽過一場胡志強的演講,他談到英國的教育和美國有何不同,他說英國是種一棵樹,讓他自由成長,最多修剪他,扶正他;美國則是做罐頭,大家都一樣!
我深信要現在學生立刻做選擇是一件殘酷的事,改革不是一夕一步到位,我們要有步驟,循序漸進的來,您提的很好,親子教育也是我要推廣的一環,我們可以稍加計算,什麼樣的父母必須受回流教育,什麼樣的學生(高中或國中,甚至小學開始)在學校就開始安排親子的課程,這樣讓這個家長不足的情況,能逐步獲得改善!
不過,我覺得首要之急,是學校的態度,中小學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吸引不了學生,學習不良甚至中輟生比比皆是,主要原因在於學校不思考、不用心!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不需要競爭!
你看看現在大學這麼多,你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大學、技術學院的廣告?還有學校越來越有特色?
我在補教業呆這麼久,我沒看到補習班會不絞盡腦汁吸引學生的,無論他是要考試的,還是學美語、才藝的,大家不僅比師資,還比設備!
他們會虧損嗎?大部分不會!他們學費一致嗎?當然不,因為學費也是他們招生的利器!
台灣大學是全國大家羨慕的最高學府,但是他還在虧損!
為什麼?...因為他們等著政府補助!
如果政府今天不補助學校,直接補助學生呢?接下來不控制學校必須一致、一體化呢?....那會發生什麼事?
學校必須跟補教業看齊,他必須開始學會吸引學生!
有人又擔心,教育不是這樣辦的!又會煩惱這樣教育會不普及!
觀念的改變是需要時間的,不過大家想一想,哪件事政府來辦會辦的好?別忘了公務員的心態啊!
早年我接觸師大的學生,我真的很想揍人,更糟的是我好擔心把我的兒子交給這些人,你知道嗎?他們是一群要鐵飯碗的人,你覺得他們會不怕麻煩的因才施教嗎?
學校怕麻煩,老師怕麻煩,聯考才會存在,因為他最簡單!
希望這些意見能讓我們激發更好的討論,期待您的再次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